寧夏生態改善
2024年7月22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三下鄉實踐團隊“中國發展,多元共鑒”新時代黨和國家歷史成就調研隊隊員孫瑞琪,調研寧夏的生態發展成就,形成階段性報告。
寧夏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這些成就不僅體現在水質改善、空氣質量提升、生態保護修復等多個方面,還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以下是對寧夏生態成就的具體歸納:
一、水質改善
黃河干流水質:黃河干流寧夏段水質連續多年保持Ⅱ類優水質,這是寧夏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城市水體治理:國控斷面劣Ⅴ類水體和城市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地表水國控斷面劣Ⅴ類水體穩定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重點水體治理:如沙湖水質問題曾被列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事項,經過5年治理,實現了從劣Ⅴ類水質到Ⅲ類的跨越,成功入選國家美麗河湖提名案例。
二、空氣質量提升
優良天數比例:寧夏全區優良天數比率連續多年達到80%以上,且逐年提升。例如,2020年全區優良天數達311天,比例達85.1%。
PM2.5濃度降低:PM2.5年平均濃度逐年下降,如2020年降至33微克/立方米,而到了2023年更是降至29.2微克/立方米,降幅位居全國前列。
三、生態保護修復
生態系統保護:寧夏實施了“三山一河”(賀蘭山、六盤山、羅山及黃河)生態保護修復治理項目、天然林保護等一大批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助推寧夏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綠化造林: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森林覆蓋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顯著提升。
濕地保護:濕地面積達到311萬畝,完成荒漠化土地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任務。
四、環境風險防控
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理: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均達到100%,全面完成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削減目標任務。
廢舊放射源管理:廢舊放射源安全收貯率達到100%,確保了環境安全。
五、污染防治能力增強
工業污染治理:工業企業脫硫、脫硝等廢氣治理設施增加,火電行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跨區域、跨流域污染聯防聯控:不斷完善跨區域、跨流域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提高污染防治效率。
六、綠色轉型和產業結構優化
退出落后產能:累計退出煤炭產能,整治“散亂污”工業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
新能源發展:新能源裝機占電力裝機比重、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占比明顯提高,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
七、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法規完善:及時修訂完善環境保護等相關條例,出臺地方性法規,加強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法制建設。
督察整改: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有序推進,群眾信訪投訴件得到有效處理。
八、生態與鄉村振興融合
生態農業:如“稻漁空間”生態觀光園等項目的實施,實現了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通過廢棄物資源化、投入品減量化等措施,穩步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綜上所述,寧夏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全方位、多層次的顯著成就,這些成就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質量,還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 郭曉明老師采訪
- 傳統劇目也是有的,但是童話劇以及現在編的劇目當中皮影人物的形象可以完全不用這個傳統,在原來的基礎上也是需要創新的。
- 08-27 關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