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醒來,窗外天光已然透亮,盛夏的熾熱鉆入窗內。2025年7月17日,山東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提燈傳宿火·安本護家國”社會實踐隊邀請到了山東大學學生急救協會的專業救護員,開展了線下+線上安全培訓會,提升了隊伍整體應急救護能力,為全體成員安全實踐保駕護航。

安全培訓會分為線下+線上兩部分,在線下實地操作演練中,團隊成員王欣丫同學勇于嘗試,在救護員指導下進行心肺復蘇和包扎練習。她跪在模擬人身旁,手心下壓, “成人按壓深度五厘米,頻率每分鐘一百次以上……”她依言發力,手臂肌肉很快便酸麻如同墜鉛,額上汗滴點點。三十次按壓后,王欣丫同學抬頭捏鼻、吹氣,如此循環往復。她表示“原來生命托付于手的重量,竟也如此沉甸甸。”線上參與的同學安靜聆聽,同步學習。

包扎練習部分,大家分組模擬不同傷情,團隊成員扮演傷員,左臂被設定為“骨折”,由隊友用三角巾處理。大家靈巧地將三角巾鋪開、疊起、繞過“傷員”手臂打結固定,動作利落如行云流水。輪到隊員王欣丫同學操作時,她先以敷料覆蓋傷處,接著開始纏繞繃帶——螺旋反折法,八字包扎法……手法初時生澀,繃帶仿佛自有意志般不肯服帖,或松或緊,總不如意。她凝神屏息,指尖努力摸索著記憶中老師示范的節奏與力度,一遍又一遍,越來越熟練。線上參與的同學也在身邊找到工具,模仿救護員的示范積極進行練習。

安全培訓會接近尾聲時,暮色已悄然四合。仰頭,校園的路燈次第亮起,橙黃的光暈暈染開來,映襯著仍在落下的細細密密的毛毛細雨。我們回頭看見門口南丁格爾先生的雕塑,忽然明白,那份穿越百年的提燈精神,并非遙不可及的星辰,它就蘊藏在我們剛剛學會的每一個標準動作里——在需要時果斷施以援手,用知識和技能去承接生命的脆弱。此刻,我們的背包里,那小小的急救包正安穩地貼著后背,它和提燈傳宿火社會實踐隊一樣,準備好了。
“提燈者微光如豆,亦足以點亮幽谷。”我們今日躬身所學的每一種包扎、每一次按壓,都是在為明日的守護默默積蓄光亮。山東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提燈傳宿火·安本護家國”社會實踐隊將繼續前行,躬身實踐,挺膺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