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上午,陽光正好,藍蓮花志愿服務中心的志愿者們帶著滿腔熱忱,走進合肥市三院望江路院區,看望兩位記掛已久的“特殊朋友”——殘障人士史曉玲,以及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張景蘭阿姨。
史曉玲自幼失親,命運的坎坷沒壓垮她——一位照顧她十四年的保姆阿姨,早已成了她的“老娘”,情同母女。多年來,藍蓮花志愿者們始終把曉玲放在心上,“老娘”一個電話,他們總會第一時間趕到。這次,來自肥東的理發志愿者王菊華特意趕來,和大家一同走進曉玲的宿舍樓。志愿者們分工有序:有人幫王菊華搭手,給“老娘”和同住的叔叔理發;有人則細心打理書架。以往清潔多是擦拭表面,這次大家卻一本本取出書架里的書,逐本擦凈、歸位。“藍蓮花的孩子們太細致了,里里外外都亮堂了!”“老娘”看著煥然一新的書架,眼里滿是感動。隨后,大家來到曉玲的病房小心地將行動不便、身體狀況漸重的曉玲從病床上移到寬敞處。曉玲頭部無法自主活動,王菊華便俯下身,指尖的力道輕得像拂過湖面的風,耐心為她理發、洗頭、擦拭。理完發的曉玲清爽了不少,咧開嘴笑了。來往的醫護人員、病友紛紛駐足點贊,護士長與志愿者們聊曉玲的近況,稱贊到:“你們對曉玲的長期關愛,太讓人暖心了。”
離開曉玲病房,志愿者們又來到另一棟樓的病房,看望張景蘭阿姨。張阿姨和104歲的老母親同住醫院,由護工悉心照料。藍蓮花的志愿者們總記掛著她們,不定期送雞湯、清涼物資,也常來幫忙理發。見到志愿者里的小身影邰少昂,張阿姨的笑容一下子燦爛起來。邰少昂是藍蓮花托管班的學生,常聽李老師講志愿者的故事,心里早埋下了向善的種子。暑假一到,他就拉著媽媽要來做志愿,還特意用零花錢買了牛奶和水果,雙手遞過去時,小臉上滿是認真。“學習累不累呀?成績怎么樣?”張阿姨拉著他的手問。“奶奶您和太太身體還好嗎?注意休息哦”邰少昂仰著頭回問。當張阿姨拿著一塊香蕉送給邰少昂時,邰少昂說:“這就是送給你吃的啊!”大家都笑了,一來一往的對話里,滿是祖孫般的溫情。
藍蓮花的志愿行動,從來不是孤立的善意,而是一場愛的接力。從遠道而來的王菊華,到熟稔溫暖的老志愿者,再到帶著孩子氣的邰少昂,他們用雙手、用真心,讓愛有了形狀。這份愛,像夏日池塘里的漣漪,一圈圈擴散開去——或許會打動一個路人,或許會點亮一個孩子的眼睛,終將讓更多人接過這份溫暖,讓善意在人間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