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跡探產城,桑梓情懷促融合
7月9日至10日,安徽理工大學數學與大數據學院“融城創新實踐團”前往宣城市經濟開發區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觀宛陵科創公司、參觀安徽宇呈數據技術有限公司等活動,對開發區產城融合現狀進行摸底,為青年學子打造科創實踐體驗,用青春腳步丈量宣城產城融合之路。
沉浸科技前沿,觸摸產業脈動
探索的起點落于宛陵科創城。步入展廳,四十分鐘的沉浸如同翻閱一部創新史詩,從藍圖勾勒到產業集聚,每一處展品、每一組數據都在訴說這片創新高地的蓬勃野心與發展底氣。隊員們不僅驚嘆于“智造”效率,更從企業技術負責人的介紹中,切身感受到完善產業配套與人才政策如何驅動“產城融合”。詳實的藍圖講解與具體的政策禮包,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政策引領對科創城發展的核心引擎作用。
腳步繼而延伸至安徽宇呈數據技術有限公司,聚焦建筑智能化應用,團隊不僅親身體驗了數據如何成為洞察現實、服務決策的智慧之眼,更讓大數據專業的王同學對家鄉產業水平刮目相看:“這不僅是‘產城融合’的頂層設計,更是向我們學子發出的邀請函,讓我看到了未來宣城發展的清晰路徑和強大保障。”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展廳 徐夢涵攝
講解結束后,團隊采訪人王若曦結合提前準備的采訪稿,邀請企業技術負責人詳細解答了成員有關產城融合的現狀及期望,包括采訪稿的預設問題及現場參觀思考后的疑惑,成員更深入理解融合內涵,收獲滿滿。
圖為學生采訪企業負責人 徐夢涵攝
探秘智造現場,感知科創活力
一場新能源與高端制造的深度巡禮就此展開。安徽華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三十分鐘的探索之旅讓整個團隊領略到新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力量。轉至安徽銘大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的汽車零部件制造流程清晰展現了宣城本土智造的力量。安徽益佳通電池有限公司則成為解碼綠色出行的關鍵拼圖。在這里,團隊近距離觀察動力電池從電芯研發到封裝測試的全流程。密集的參訪,讓“科創宣城”的產業圖景在學生心中立體豐滿起來。
圖為團隊走訪銘大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劉雍卿攝
溯源城市藍圖,感知融合底蘊
團隊關注城市發展的整體規劃和歷史背景。走進宣城市規劃館,巨大的城市沙盤在光影中鋪展未來圖景,動態規劃圖上閃爍的科創節點與交通脈絡相互交織。成員們駐足凝視,看著科技創新元素如何像毛細血管般融入城市肌理,從產業園區布局到智慧城市構想,一條清晰的產城融合路徑在眼前豁然展開,讓人直觀感受到城市發展的磅礴藍圖。
圖為團隊參觀宣城博物館 徐夢涵攝
隨后移步宣城市博物館,四十分鐘的參觀之旅,從文房四寶的雅韻到古村落的滄桑,團隊成員不僅觸摸到宣城深厚的歷史底蘊,更深刻體會到,今日科創之城的崛起,正是根植于這片千年文脈沃土的創新綻放。
圖為團隊合影,徐夢涵攝
短短兩天,從龍頭企業展廳到智能工廠再到宣城博物館,從宏偉規劃沙盤到承載記憶的文物,團隊用腳步丈量,用心感知。宣城,這座以“科創”為引擎、奮力驅動“產城融合”的皖南名城,其創新活力與發展韌性,已深深烙印在這群青春見證者與未來參與者的心中。他們帶走的,是對宣城產城融合藍圖的深刻理解、與本土企業建立的緊密鏈接以及對未來回歸發展的無限憧憬。(供稿:劉雍卿,馮玥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