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落實“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教學方針,山東理工大學Mg-Li未來暑期社會實踐團于7月23日走進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院上村,為這座寧靜的村莊注入了別樣的活力——一場以石油為脈絡的五天夏令營啟幕。
開營序章:歡鬧里藏著探索的種子
活動伊始,為活躍現場氣氛,實踐團成員呂明欣、吳偉杰組織學生參與互動游戲,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他們首先進行了“老師說”指令游戲,以維持秩序并增加趣味性;隨后開展“水果蹲”游戲。游戲過程中,現場氛圍活躍,學生參與度較高,為后續課程學習奠定了基礎。
(圖為呂明欣、吳偉杰進行開營儀式的宣講。王業滿供圖)
油海初遇:從“液體黃金”到守護約定
隨后,實踐團成員王彤彤、范子龍共同主講石油知識課程,用通俗的語言拆解專業知識。從石油的形成過程到在生活中的應用最后到當前面臨的資源短缺問題,兩位成員引導孩子認識石油資源的重要性,讓“守護石油”不再是空洞的口號。
(圖為小朋友積極與實踐團成員互動守護石油的小方法。魏宇鑫供圖)
精神接力:石油人的熱血澆灌成長的萌芽
第三堂課中,實踐團成員魏宇鑫主講中國石油工業發展歷程。石油勘探早期工作者在野外面臨的艱苦條件,油田建設時期的情景,以及石油工人“我為祖國獻石油”的精神傳承,在成員的講述中扎根于孩子們的心田。在此次課堂中,孩子們靜靜聆聽汗水澆筑的故事,觸摸到石油背后的家國擔當,了解到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歷史及其背后的精神內涵。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孩子們認真聆聽石油人的熱血歷程。魏宇鑫供圖)
戶外撒歡:奔跑里長出協作的翅膀
在戶外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張傲杰在操場組織學生進行運球接力戶外趣味游戲。游戲過程中,觀察到有學生運球不穩時,其他學生會出聲提示;有學生球脫手時,附近學生會主動協助撿球。摔倒時扶一把的默契、沖刺時齊喊的加油,都是協作悄悄生長的模樣。活動現場氣氛活躍,學生笑聲不斷。課程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協作,體現團隊互助精神。
(圖為第一天的課程結束后大家拍照留念。魏宇鑫供圖)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Mg-Li”未來暑期社會實踐團將持續開展石油主題夏令營活動,注重知識普及與精神傳承相結合,引導學生形成對能源行業的科學認知,通過系統化課程設計,幫助學生認識石油資源的戰略價值,了解中國石油工業發展歷程,理解石油工作者對國家能源安全的貢獻。
作者:陳彤
來源:“Mg-Li”未來暑期社會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