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如何避免就業陷阱
大學生求職如何避免就業陷阱(一)
1、薪水透明,可能有假
不論是全職或打工,初次求職的新人對薪水常有高于實際上的需求。因此一些用人單位即以夸張、離譜的高薪為餌,如 歡迎社會新人,薪水3000元起 等,誘使求職者上鉤。
2、條件寬松,或有隱情
3、粉飾工種,實重業務
市場上推銷員等業務人員工作辛苦,報酬不高,但用人單位需求甚多,于是普通的推薦工作往往被極盡粉飾、包裝之能事,求職者往往直到上班的第一天才知道實情。事實上,業務人員不僅直接掌握企業運作的命脈,業務工作更有助于求職者在短期內快速成長,想必是業務人員難尋,用人單位方才出此招數。
4、扣留證件,誘騙無辜
短期打工的求職者一般對求職不作長期規劃、經驗缺乏,加之防備松懈,因此,市場上有人設陷阱,誘騙無經驗的求職者(尤其是學生)從事不正當的商業行為,或用不當手法扣留求職者保證金、證件等,使無辜者受害。
大學生求職如何避免就業陷阱(二)
當下,各種招聘陷阱的頻現就是最好的佐證。收取各種名目的費用、以考察為名無償占用勞動力、編織境外就業的美麗謊言,以及試用期把戲等,都是當前極為常見的就業陷阱。而在一項由12463人參加的調查中,顯示有超過五成的人遭遇過就業陷阱,雖然這些不良企業所設的陷阱并不新鮮,但仍有不少求職心切的畢業生掉入此類陷阱,尤其是女生,因為企業針對他們所涉的陷阱更多,因此女生在求職中 被設計 的機會也更大。
那么,大學生應該如何規避就業陷阱呢?就業專家建議學子們在找工作時,一定要清楚了解求職單位的真實背景和性質,求職前最好是通過自己的人脈關系、工商部門或者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等各種渠道核實單位的真實性,確定求職單位的安全性和真實性后再投遞簡歷。
一.大學生就業陷阱的表現特征
大學生就業陷阱是指招聘單位,其它機構或個人,利用大學生的弱勢地位(如社會經驗不足、自我保護意識差、就業競爭激烈等),以提供就業機會為誘因,采用違法悖德等手段,與大學生達成權利與義務不對等的各類就業意向(協議),以期侵害大學生合法權益的現象。當前大學生就業陷阱主要表現出四個典型的特征。
第一,欺騙性。主要表現為招聘單位以攻勢強勁的虛假宣傳,信誓旦旦的不實承諾,熱情有加的偽善行為來取得大學生的信任和很高期望,然后在協議中提出苛刻條件,隱藏各種不法目的。
第二,誘惑性。主要表現為招聘單位著力包裝,夸大事實,并以單位各種招牌、榮譽、待遇和發展前景蠱惑大學生,一旦大學生被其所誘騙上鉤,則臉色突變,一幅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架勢。
第三,隱蔽性。違法用人單位的各種伎倆都有十分華麗的誘人說辭,聽起來入情入理,面面俱到,句句都令人心動,其實處處布下陷阱。涉世不深的大學生十分單純,難辨真偽,很快成為獵取的對象。
第四,違法性。就業中的違法目的各有不同。一類是違法違規留人才。有些為留住人才而扣留大學生的戶口、證件等使大學生欲走難行。有些迫使大學生簽下 賣身契 ,使大學生 生為單位的人,死為單位的鬼 。有些軟軟硬兼施,一方面大開空頭支票,另一方面強迫工作,迫使大學生逐漸接受不公正,不合理的現實。另一類就是坑蒙拐騙,使大學生掉進自己挖下的高薪陷阱,培訓陷阱、中介陷阱,甚至誘騙大學生入股,推銷、傳銷等,還有些用人單位給大學生設置了協議陷阱、合同陷阱或試用期陷阱,使大學生感到欲罷不能,求助無門。
求職中提高防范意識,“五防”主動避開陷阱
一防不良中介。“不良中介”是指非法機構以介紹工作為名,向求職者收取高額中介費,卻找借口拖延或直接不履行合同。凡是在求職中遇到此類情況,應立即求助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或公安機關,拒絕支付相關費用。
二防亂收費。“亂收費”是指用人單位或中介機構以用工為名收取報名費、體檢費、培訓費、押金、崗位穩定金、資料審核費、服裝費等費用,再以各種理由拒絕畢業生入職或中途辭退。《勞動合同法》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凡是在求職中遇到此類情況,要謹慎應對,拒絕支付入職前要求繳納的各種非法費用。
三防培訓貸。“培訓貸”是指某些機構以高薪就業為誘餌,向畢業生承諾培訓后包就業,但須借貸支付培訓費。個別公司人員甚至手把手教如何使用貸款軟件。凡是在求職中遇到此類情況,切忌輕率借貸支付相關費用,要核實招聘企業的工商注冊、企業信用等信息。
四防付費實習。“付費實習”是指某些機構向畢業生承諾提供高薪行業實習崗位,但畢業生須繳納相關服務費用。凡是在求職中遇到此類情況,不輕信無任何要求且薪資待遇異常高的招聘信息,拒絕支付相關費用。
五防非法傳銷。“非法傳銷”是指組織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其以購買商品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中,存在所謂“校園創業”的視頻賬號,吸引大學生付費加盟,實為不斷發展下線,收取費用。凡是在求職中遇到組織者收取入門費,讓參與者通過層層發展人員而獲取報酬的,應立即遠離。一旦發現可疑情況或者被騙,立即撥打110報警。
求職安全牢記“三要”秘笈
一要增強求職安全意識。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就業指導和安全教育課程,增強識別就業“陷阱”的意識與能力,不走所謂的“求職捷徑”。
二要使用正規求職渠道。畢業生可通過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高校就業網站、國聘平臺等國家有關部門、地方和高校的校園招聘等正規途徑獲取就業信息。
三要運用法律維護就業權益。了解學習就業有關法律知識,學會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如在求職中確有遇到侵害本人合法權益情況,要積極收集并留存有關證據,及時向學校求助或向公安機關報案。
- 五種常見的求職陷阱需警惕
- 一些傳銷組織和傳銷人員利用大學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網上以高薪招聘為名引誘畢業生上當,一些求職者因不了解情況而受騙。
- 11-26 關注:0
- 求職如何避免就業陷阱
- 不論是全職或打工,初次求職的新人對薪水常有高于實際上的需求。因此一些用人單位即以夸張、離譜的高薪為餌,如 歡迎社會新人,薪水30
- 11-25 關注:2
- 大學生如何應對求職陷阱
- 招聘公司與職介所是一家。應聘者到職介所后,工作人員會盡量以高薪等條件引誘求職者答應參加某單位面試。
- 11-25 關注:3
- 如何規避求職風險
- 人才交流會是市內外許多用人單位和求職個人擇業求職的首選方式,求職者不應錯過;
- 11-25 關注:3
- “日新月異的”求職陷阱
- 對于諸多的求職者來說,通常的求職門路主要有包括媒體、網絡廣告,各類人才市場、人力資源公司、職業介紹所等。
- 11-25 關注:5
- 騙子公司的十大特征
- 在這里,我們列出騙子公司常見的十個特征,供畢業生朋友們參考,如果你所遇到的面試公司具備以下的一個或幾個特征,就需要認真考慮了。
- 11-25 關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