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壓力的調查報告
年年歲歲說就業,歲歲年年就業難!繼xx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突破700萬之后,xx年的畢業生人數持續突破700萬,并超過去年的727萬達到749萬之多!畢業生人數在年年遞增,就業之難也似乎成了常態。連續幾年的“史上最難就業季”給人的感覺就是:對于就業,“沒有最難,只有更難”!那么,今年的就業壓力是否真的也會隨人數增加而增加?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就業壓力又有哪些變化?今年的調查問卷于4月1日~4月27日在騰訊網推出之后,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內,共有18171人參與此項調查,我們在嚴格剔除無效問卷后最終保留了15728份有效問卷,然后利用專業的心理學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近日,《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出爐,今夏畢業生期望月薪為3680元,跌至近4年最低點。
是挺進北上廣還是留守鄭州?是入職大公司還是個人打拼天下?這是很多畢業生要面臨的選擇。
于是,有人離開鄭州,最后又回來了;有人想創業,最后卻退縮了……在畢業生中,有創業想法的人占22.7%,但真正創業的人不足2%。
逃離北上廣鄭州等二線城市受寵
又到了畢業季,又到了就業季!吨袊髮W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出爐,讓很多即將畢業的學子,對未來充滿了一絲焦慮。
從榜單來看,今夏,畢業生期望的月薪為3680元,跌至近4年最低點。對比期望月薪高達5537元的xx年,降低1857元,下降33.5%。
在選擇期望工作地點時,近半數(49.6%)的被調查者希望去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工作,而xx年至xx年,該比例均在50%上下。也就是說,包括鄭州在內的二線城市成為最受求職大學生歡迎的地方。
作為曾經的“廣漂”一族,小郭形容之前的歲月“很糟糕”。
小郭在廣州的兩個月里換了三份工作,“第二份較長,待了三周,但因我慢熱,第二周人事經理就警告我應該改變。我在廣州一直是想逃離的狀態,經濟困窘,心情郁悶。”在經歷了堅守還是逃離的心碎抉擇后,最后她還是選擇了鄭州老家。
王皓初到北京時,謀得了一份月薪2200元的宅急送分揀員工作。“寒冷的冬夜里,我和同事卸下70公斤重的貨物,忙了一個通宵到第二天上午8點。一個多月后,我查出患了膽汁回流性腸胃炎,清晨一個人躲在廁所里大口大口地吐胃里的苦水。”他說。
越往小城市走壓力反而越大
對于鄭州等二線城市受歡迎的原因,報告分析稱,過半數(52.5%)的人將個人發展機會作為首要選擇標準,然后才是生活成本與收入以及宜居程度。
王皓的想法與上述觀點完全吻合。“我找工作會看重職業發展前景和工資。除了房租太高外,鄭州其余的生活成本還能接受。”如今,逃回鄭州的王皓找到了一份電商的工作,未來他想從事平面設計和美工。
可是,從北京到鄭州,從一線城市到二線城市,王皓覺得并沒有幸福多少。
“普通的快遞費8元,一個客戶退產品時用的順豐,光快遞費就50元,這多出來的錢誰出?經理也不管,弄得我焦頭爛額。熬夜花了仨小時給客戶設計出了一個圖片,對方一句‘太幼稚’,差點讓我崩潰。”王皓說。
王皓逃回鄭州的不幸福感,在該報告中也得到了印證:直轄市的壓力指數為16.6%,省會城市增長至16.9%,地級市17.1%。
因為壓力指數和幸福指數正相關,換言之,選擇在鄭州等二線城市的畢業生不如在北上廣的畢業生過得幸福。
報告的發布者、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熊漢忠分析說,在大城市工作,顯而易見的是更大更多的外在現實壓力,諸如住房、交通、競爭、生活環境等,但要離開求學的大城市而去(或者回到)偏遠的小城乃至鄉鎮工作,這與“人往高處走”的常態思維是不相符的。“因此,期望‘往低處走’的人表面上似乎回避了大城市的外在現實壓力,但實際上可能會體驗到更多的內在心理壓力,諸如擔心他人的看法等。”他說。
兩三個月吃不起水果、肉奶蛋
在該報告中,河南商報記者發現,有創業想法的人達22.7%,超過想考研的人(20.1%)。而對比4年來的數據,每年有創業意愿的人群比例都在20%上下。
李智豪xx年畢業后就開始了創業,是當年高達19%的“有意愿創業一族”的真正履踐者。
本科畢業時,他也曾接到過好單位的入職通知,但他的專業是農村與區域發展方向,堅持“應該到更適合自己專業的領域去就業”的他,最后選擇扎根民權縣,干起了麥茬番茄種植與推廣的創業實踐。
“我和一個哥們兒每人開一輛三輪車,頂風淋雨去賣番茄,跑遍了民權、寧陵、睢縣的主要集貿市場和上百個村莊。”李智豪回憶他創業過程的不易,“種的禮品西瓜,第一茬瓜沒掙一分錢,一半運到學校送禮了,剩下的又被偷光了。”
有一次,沙塵暴吹破了棚膜,大棚著火,自己也被刮下的大棚砸傷膝蓋。生活最艱難時,兩三個月吃不起雞蛋,水果和肉、奶更別說了。
幸運的是,成果也開始顯現:他帶領的團隊獲得貸款后,在擴大麥茬番茄種植項目的基礎上,發展了紫薯、娃娃菜等共40畝的種植。xx年8月份,又以合作社名義流轉華佗廟村的6個溫室大棚。
“以前經常做賠本的行當,現在不同了,身后有了一大幫子兄弟姐妹,決不能委屈了他們。”他說,事業有了起色后,他又面臨著缺乏懂技術懂管理的專業人才、管理粗放混亂等諸多問題,于是,這個農村基層的草根創業者,又返回校園,讀研深造,但“最終目的還是反哺創業基地發展”。
李智豪創業的艱辛可見一斑,這也就不難解釋報告中提到的數據:大學生畢業后每年真正走向創業的人群比例還不足2%。
- 員工調查報告
- 本次問卷調查對象主要是生產一線員工,包括四個營業分局(升平、同濟、石灣、南莊)和報刊、物流營銷
- 04-25 關注:0
- 學生壓力的調查報告
- 年年歲歲說就業,歲歲年年就業難!繼xx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突破700萬之后,xx年的畢業生人數持續突破700萬
- 04-25 關注:0
- 環保調查報告匯總
- 在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提高的同時,農村生產生活污染日益嚴重,垃圾排放量增大,種養殖業廢棄物逐年增加,化肥農藥使用量居高不下
- 04-25 關注:1
- 關于近視眼調查報告
- 上五年級了,班級里戴眼鏡的同學越來越多,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眼鏡將會在整個班級“普及”了。
- 04-25 關注:1
- 食品安全優秀調查報告
-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消除不安全隱患,切實保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 04-25 關注:1
- 行業調查報告優秀
- 隨著地域鑄造行業的市場競爭和外省市甚至外國同行業企業的大量涌入,面對紛紜復雜的市場形勢,如何抓住機遇,把握形勢
- 04-25 關注:1
- 關于大學生校園創業情況的調查報告
- 大學生是一群充滿激情,充滿力量,充滿想象與創造的人,這個朝氣蓬勃的群體一直備受社會的關注,而近年來大學生創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 04-25 關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