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青’聽鄉音,浙杭鄉韻”觀察實踐團深入臨安區青山湖街道郎家村、洪村,開啟了一場深度調研之旅,聚焦鄉村運營背后的多元密碼,探尋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探訪洪村:從“三無”到“百萬”的驚艷蛻變
曾經的臨安洪村是典型的 “三無村”。青年外流嚴重,村集體賬戶余額不足千元。然而,短短四年間,洪村實現“顏值”與“產值”的雙提升——年均接待游客突破5萬人次,村集體收入躍升至百萬元。“村民們的精氣神都變了!”多位返鄉村民感慨村容村貌煥新,民宿、手作工坊等新業態讓多數家庭收入翻倍。
(圖1: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青’聽鄉音,浙杭鄉韻”觀察實踐團調研洪村)
返鄉青年打造的“來隱”咖啡店,成為熱門打卡地;鄉村廚娘們用傳統美食吸引游客;青年鄉賢則化身文化使者,帶動民俗傳承。走進鄉村運營師團隊辦公地,實踐團成員見證了舊房豬圈變身森活家創意,在保留鄉土記憶的同時巧妙植入現代美學。
(圖2:實踐團調研洪村業態)
解碼郎家村:稻香咖韻里的共富圖景
郎家村以其稻花香、豆腐香與咖啡香交織的獨特魅力吸引著實踐團的目光。在村支書酈桂忠的帶領下,實踐團走進共富稻田。郎家村通過土地流轉整合,創新“認養制”模式,游客可體驗水稻種植全流程及休閑活動,實現村集體與農戶的雙贏。
(圖3:實踐團調研郎家村)
青年返鄉主理的“郎家 1/3 cafe”,將咖啡文化與田園生活融合,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打卡。首個村級鄰里中心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務,其二樓、三樓正打造室內農耕體驗區和研學教室,成為鄉村振興新課堂。“豆留坊”特色體驗館讓游客沉浸式體驗豆制品制作,橫畈豆干更是成為了游客必嘗的“網紅美食”。
(圖4:實踐團成員在郎家村共富稻田參觀)
深度對話:解碼鄉村運營的“破”與“立”
在調研訪談中,鄉村運營師馬莉向實踐團分享了她在洪村的經驗:“年輕人愿回,資源能循環,文化能傳承,鄉村才有無限可能。”她建議實踐團成員,要將青年創意、生態賦能與文化再生相結合,激活鄉村內生動力。
(圖5:鄉村運營師馬莉分享運營感受)
此次社會實踐,實踐團深入臨安鄉村的各個角落,見證了政府政策引導、運營團隊專業運作與村民主動參與“三輪驅動”的鄉村運營模式。青年返鄉為鄉村注入新鮮血液,生態賦能推動資源循環利用,文化再生喚醒鄉土記憶。接下來,“‘青’聽鄉音,浙杭鄉韻”觀察實踐團將繼續用腳步丈量土地,用心靈傾聽鄉韻,記錄鄉村運營的精彩瞬間,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