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引航,望洋興“碳”調研團走訪蕉嶺縣農業農村局
為進一步了解不同省市漁業生產發展狀況,8月4日,山東大學(威海)藍色引航,望洋興“碳”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走訪了廣州省梅州市蕉嶺縣農業農村局,對非碳匯漁業的目前生產經營情況進行調研,以期了解碳匯漁業與普通漁業的區別所在,以便進一步對碳匯漁業帶來的經濟價值進行評估。
首先,農業局漁政股股長謝勇明向團隊成員介紹了蕉嶺縣漁業生產的總體形勢。蕉嶺縣2021年漁業生產呈現穩中有升態勢,養殖水產品總產量同比增加2.1%,漁業經濟總產值同比增加2.08%,漁民全年純收入同比增長2.2%;大宗養殖品種出塘價格基本持平,魚苗生產基本實現穩定。隨后,謝勇明對蕉嶺縣具體生產情況進行了闡述,一是水產養殖面積略有減少;二是水產品總產量實現增產;三是漁業經濟總產值同比增加;四是水產養殖品種結構不斷優化;五是水產苗種基本實現自足。他強調,蕉嶺縣充分利用山區水質優良、水資源豐富等優勢,積極調整和優化水產養殖品種結構。今年,在鞏固現有四大家魚養殖品種基礎上,引進推廣加州鱸魚、河鯰等特色高值品種,優化養殖品種搭配,提升了養殖品質。
最后,謝勇明指出,要加快漁業經濟結構調整,實現漁業提質增效。一方面,要扶持漁業規模化生產。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扶持一批標準化水產養殖場,推進規模化養殖。同時加快水產龍頭企業發展,建立漁業專業技術協會,促進漁業生產布局轉型,促進漁業農、工、貿一體化,加快漁業產業化進程。另一方面,要扎實推行水產綠色健康養殖。做好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實行用藥減量行動;加強養殖戶水產技術培訓,咨詢活動,做好魚病遠程診斷工作;做好重大水生動物疫病測報和防治工作,推廣高效養殖新技術。
通過此次調研,團隊對普通漁業的生產發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其發展狀況及生產模式有了更加深刻實際的認知,有助于下一步實踐的開展。
- 我們與母親河同在
- 風雨滄桑,母親河孕育了流芳千古的華夏文明;歲月流逝,母親河仍將支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只有人與自然相輔相成,才會有萬物睦鄰繁榮
- 08-04 關注:3
- 云端法律走廊,中巴攜手共進
- 2022年8月2日,為加深中巴友誼、促進中巴法律走廊的構建,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中巴走廊守護者”實踐團隊與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法律系
- 08-04 關注:6
- 南財學子尋非遺:豫見陳式太極拳
- “一方土地,一縷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產探尋小隊成員韓鑫洋,在河南焦作就陳式太極拳進行深入了解,來到了陳式太極拳的發源地——陳家溝
- 08-03 關注:4
- 促進民宿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 民宿作為住宿業的一種新業態,是文旅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旅游為民、推動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也是開創文旅工作新局面的重要突破
- 08-02 關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