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暑氣蒸騰。7月15日下午,西安郵電大學實踐隊一行頂著近40℃的高溫,專程來到旬陽市紅軍紀念館,舉行“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掛牌儀式。炎炎烈日下,紅色場館與青春身影交相輝映,一場跨越時空的“紅色對話”就此開啟。
實踐隊抵達紅軍紀念館后,懷著崇敬與期待之心有序進入園區參觀。步入展館,泛黃的老報紙靜靜鋪展著歲月的褶皺,銹跡斑斑的手槍仍凝著烽火的余溫。隊員們駐足良久,目光掠過這些承載著厚重歷史的物件,神色凝重。AI智能講解員的聲音緩緩流淌,那段硝煙彌漫的烽火歲月便在耳畔清晰起來。
午后的驕陽似火,高溫裹挾著暑氣在展館內蒸騰,同學們的后背濕了又干,鹽漬在衣衫上洇出淡淡的痕跡。可當革命先輩“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的精神透過歷史煙塵直擊心靈時,這點酷暑仿佛成了一堂生動的“初心課”。
參觀過程中,隊員們圍繞“講好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主題,同步開展了音視頻錄制活動。他們精心甄選貼合主題的錄制背景,搭配專業設備,以飽滿昂揚的情緒投入錄制,后續將通過各大新媒體平臺推廣傳播,力求讓更多人深入了解紅色歷史,讓紅色精神真正浸潤人心,在新時代持續煥發蓬勃生命力。
參觀尾聲,一場意義非凡的簽約授牌儀式在紀念館會議室舉行。紀念館負責人與實踐隊帶隊老師共同簽署“西安郵電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合作協議,隨后移步紅軍紀念館園區廣場合影留念,將這一具有特殊意義的時刻定格下來。
此次掛牌,不僅是西安郵電大學深化“紅色育人”的務實舉措,更彰顯了當代青年在高溫中淬煉初心、用行動傳承紅色血脈的擔當。正如一位隊員在日記中所寫:“汗濕的衣衫會干,但今天的感動與責任,將永遠刻在心里。”
紅根已深植,今朝花更艷。近年來,紅軍紀念館積極與高校合作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為青年學子打造沉浸式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平臺,也讓“行走的思政課”真正落地生根——學生們不再是歷史的旁觀者,而是成為紅色故事的講述者、紅色精神的傳承者。下一步,紅軍紀念館將進一步深度整合資源,通過“線上云展館+線下實踐營”聯動、開發紅色研學課程、建立長期志愿服務機制等方式,吸引更多青少年在觸摸歷史中滋養初心,在傳承紅軍精神中擔當使命。(王登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