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了解安徽省社區食堂現狀及居民消費意愿,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食為民天”調研隊于1月10日至1月16日開展了為期7天的社區實踐計劃,在安徽蚌埠、六安、安慶等地進行了調研和訪談活動。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程度不斷加深,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社區食堂一直是各地惠民實事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社區建設中尤其引人注目。它既為老、殘、幼等社會弱勢群體提供就餐保障,又滿足人民群眾日常就餐需求,旨在解決社區居民就餐難等問題。本次實踐活動采用了“云”組隊的形式,隊員們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在各地展開了一系列實踐調查。本次實踐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線上問卷調查和線下采訪,線上問卷共計1166份,主要調查居民對社區食堂的認知程度及看法,線下采取親身走進社區及社區食堂的形式,重在了解安徽省部分社區食堂現狀及居民的消費意愿。
在安徽省六安市,實踐小組成員在走訪中了解到社區食堂現狀。調查發現,自從社區開辦了食堂后,前來就餐的居民越來越多,社區食堂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據了解,食堂飯菜價格低、種類多,營養又衛生,服務態度好,老人們每天來這里吃飯、和鄰居聊天成了常態。與此同時,社區食堂解決了部分上班族下班后“做飯難、吃飯難”的問題,滿足他們的日常就餐需求。團隊成員也在社區內采用條幅和宣傳板等宣傳手段來加強居民對社區食堂的認識,讓更多人了解到社區食堂這一惠民實事項目,發揮其公益屬性。它的存在是在小飯館之外給居民更多的選擇。社會資本的參與以及對市場規律的尊重,可以讓社區食堂朝著可口、健康,以及多樣化與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傾聽社會與居民意見,根據社區特征制定運營策略,做精做細餐飲服務,是如今社區食堂的一大亮點。
在安徽省蚌埠市,實踐小組成員采訪社區居民以了解龍子湖區延安街道和煦幸福城的居民消費意見。據悉,和煦大食堂是由政府監管,依托和煦社區軍華物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建成的社區大食堂。社區內80歲及以上的老人,可憑借身份證享受餐飲半價優惠。對于小區內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大食堂也聯合物業,推出了免費送餐到家的服務。此外,團隊成員與蚌埠市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取得了聯系,在溝通中了解到,蚌埠市內已建成420個老年社區食堂和助餐點,覆蓋范圍為每個街道一個老年食堂,每個社區一個老年助餐點。政府計劃下一步將根據人口密度,繼續在老年人密集的地方繼續布點,并將推出食堂紙質版地圖和APP方便居民就餐。在運營模式上,政府鼓勵“餐飲+助餐”“物業+助餐”“單位食堂+助餐”“社工站+助餐”等模式。對于企業開辦社區食堂,將給予建設和運營的補助,對老年人就餐,將根據老年人不同層次的年齡階段進行補助,當前,蚌埠市內規定補助金額為70-80歲補助1元80-89歲補助2元,90-99補助3元,100歲以上有免費的老年人套餐,每個縣區會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
在安徽省安慶市,實踐小組成員深入社區食堂,觀察食堂基礎設施及衛生條件。調查發現,社區食堂開設窗口數量少,就餐桌椅等設施磨損嚴重,社區食堂衛生監管有待進一步加強。菜品單一、菜品售價貴、菜品口味不適和食堂就餐環境差等問題也使得目前社區食堂的開辦無法取得良好的成效,食堂運營任重道遠。在與社區書記的交談中,團隊成員了解到針對社區食堂發展現存問題,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讓社區居民對食堂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其次,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提高資金支持力度;再者,居民要轉變飲食觀念,對待新事物的成長要有一個包容的態度,對社區食堂的開辦要予以支持和鼓勵;最后,社區食堂工作者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
通過此次實踐,成員們了解到社區食堂的開辦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作為一個新生的事物,需要政府、餐飲企業、愛心企業、商會等的支持,更需要我們每個居民都參與到它的建設之中,發揮好其便民的公益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