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該如何投身于新質生產力建設?"主題討論會紀實
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新質生產力"理念的熱潮中,我們福州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24級2班團支部聯合福建醫科大學24級臨床醫學("5+3"一體化)2班團支部和長安大學24級法學團支部,共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跨校跨專業青年論壇。論壇以"大學生應該如何投身于新質生產力建設?"為主題,三校青年學子從各自專業角度出發,深入探討了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的專業發展方向與青年責任擔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凝聚起奮進的力量。
論壇伊始,我們從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生產力的基本理論出發,共同學習了"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新質生產力是在"勞動對象、勞動力、勞動資料"三大要素上實現全面升級的現代化生產力,具有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鮮明特征。
在勞動對象方面,除了傳統的自然資源外,數據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資料;在勞動力方面,知識型、技術型人才替代了傳統的體力勞動者;在勞動資料方面,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設備深度融合,形成了新型生產工具。
同時,我們還探討了生產力變革對生產關系的深遠影響。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必然推動知識和技術在分配體系中的地位提升,促進算力和數據資源的公共服務屬性增強,加速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與創新平臺搭建。這些變化都為不同專業背景的大學生參與新質生產力建設提供了廣闊舞臺。
作為東道主,我校化工專業的同學們首先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從產業鏈上游的角度,我們深入分析了石化產業在新質生產力條件下的轉型升級路徑。
"作為傳統工科學生,我們面臨的時代任務是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使其實現可持續發展。"一位同學在發言中表示,石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這一傳統產業正煥發出新的生機。智能工廠、綠色催化、碳捕集利用等創新技術,正成為石化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面對這一轉型趨勢,我們認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對化工專業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我們需要夯實專業知識基礎,掌握化工原理、工藝流程等傳統核心課程;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拓展知識結構,學習數據科學、人工智能等交叉學科知識,以適應未來石化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發展需求。正如一位同學所言:"未來的化工工程師,不僅要懂化學反應,還要會'對話'智能系統。"
福建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專業同學從醫療應用端出發,分享了新質生產力在醫療領域的生動實踐。
"現代醫療正經歷從經驗醫學向精準醫學、智慧醫療的轉變。"一位醫學生介紹,人工智能輔助診斷、遠程醫療、醫學影像智能識別等技術正重塑醫療服務模式。特別是海量醫療數據的挖掘與應用,為疾病預測、個體化治療方案制定提供了新可能。
作為未來的醫療工作者,他們認為應該積極擁抱這一變革,重視發掘數據潛力,學習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提升診療效率和精準度。同時,他們也強調,技術發展絕不能忽視醫學的人文關懷。"我們堅持以'技術-人文雙螺旋'為發展路徑,確保發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健康。"一位同學的發言引起了廣泛共鳴,"再先進的AI也無法替代醫者的仁心。"
長安大學法學專業的同學們從法律工作者的視角,闡述了法律在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法律制度是新質生產力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一位法學生以知識產權保護為例,詳細介紹了專利法、著作權法等如何激勵創新、保護創新主體權益、規范市場秩序。從數據權屬、算法倫理到人工智能應用監管,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不斷對法律體系提出新挑戰。
面對這些挑戰,法學生們認為應該積極學習法律知識,密切關注社會發展動態和法治實踐前沿問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強調了跨學科學習的重要性:"未來的法律工作者不僅要精通法律,還要了解理工科知識,才能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更有力、更精準的法律保障。"一位同學甚至表示,已經開始選修編程課程,為將來可能面對的人工智能法律問題做準備。
在討論的最后環節,我校化工專業的同學還從科研工作者的角度,分享了參與SRTP科研項目的經歷與感悟。
"科研推動生產力進步,生產力進步反過來又促進科研事業發展,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一位積極參與科研實踐的同學分享道,"當我們在實驗室中突破一項技術難關,或者提出一個創新方案時,那種成就感讓我深刻體會到科研與生產力發展的緊密聯系。"
同學們一致認為,投身科研實踐,是大學生參與新質生產力建設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們要保持嚴謹求實的科研態度,虛心學習新技術、新思想,跟緊時代變化步伐。"今天的實驗室創新,可能就是明天的產業變革。"這一觀點獲得了全場同學的認同。
三個小時的論壇,思想的碰撞熱烈而深入。正如一位同學在總結發言中所言:"這是一個擁有希望的時代,新質生產力的建設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事業。但是建設不能單打獨斗,在緊密聯系的社會生產生活中,我們青年更應該聯合起來,將各行各業有機地聯系起來,向著黨旗所指,向著時代所向,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
通過這次論壇,我們深刻認識到,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行各業協同推進。化工專業的創新可能為醫療行業提供新材料,醫療行業的需求可能推動化工研發新方向,而法律制度則為兩者的創新發展提供保障。正是這種跨學科、跨行業的協同合作,才能推動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將牢記自己的責任使命,在各自專業領域扎實學習、勇于創新,同時加強交流合作、拓寬知識視野,為建設新質生產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當我們再次聚首,一定能夠分享更多參與新質生產力建設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