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湖學院“小橙故事”實踐隊:探尋吒溪河畔體旅融合新業態,守望長江生態文明新發展
7月 8日下午,在湖北秭歸縣水田壩鄉吒溪河畔,“小橙故事”實踐隊隊員們的身影穿梭在層疊的臍橙園中;嶄新的離地運動設施沿江蜿蜒,與澄澈碧透的長江支流共同勾勒出一幅產業革新與生態守護共生的嶄新畫卷。
圖為水田壩村臍橙園
臍橙早已是秭歸縣的閃亮名片。在中央“打好種業翻身仗”與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三品一標戰略指引下,秭歸的臍橙產業升級已邁向深水區。據悉,秭歸縣的“九月紅”、“倫晚”等優勢臍橙品種已實現高接換種大面積覆蓋,有效拉長了鮮果供應周期,規避市場集中上市風險,真正做到了“一年四季有鮮橙”。此外,物聯網監測系統與智能水肥一體化裝備在核心示范園深度應用,實現了墑情精準感知與資源按需投放。
圖為秭歸縣四季臍橙種植品種
除了依靠發展臍橙產業,水田壩村依托吒溪河優良生態基底與峽谷地貌,實踐國家體育總局“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中“推動體育與旅游、健康、養老等產業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積極打造特色離地運動小鎮。
圖為吒溪河水上運動之一“摩托艇”
實踐隊在沿河考察中了解到,吒溪河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為水上運動提供了優質生態載體。已建成的標準化滑翔傘起飛場、動力三角翼跑道、登山步道及水上槳板基地,巧妙融合了本地山高水清的地理特點,“體育+”項目撬動鄉村消費場景深度重構,這高度契合了“兩山”理論指導下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是對非耕地山地資源創新利用的典范。
圖為吒溪河離地小鎮游玩項目
作為三峽庫區首縣,秭歸縣一直肩負著“一江清水東流”的特殊使命。發展好臍橙產業的同時,吒溪河沿岸已實施系統的生態護坡與濕地凈化帶建設,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并提升水體自凈能力。沿江村落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覆蓋率已達98%,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超90%,顯著削減了農業面源污染入江負荷。
圖為吒溪河景區油畫宣傳圖
從“一顆橙”的科技化、品牌化蛻變,到“一條河”催生的體旅融合新業態,再到“一江水”守護中的制度創新,秭歸縣在水田壩鄉吒溪河流域的實踐,是國家鄉村振興與長江大保護戰略在縣域層面的精準落地;守護綠水青山不是發展的束縛,而是開啟金山銀山寶藏的“金鑰匙”。當每一寸土地都遵循生態優先的法則煥發生機,當每一顆果實都承載科技賦能的希望,長江經濟帶的綠色交響曲,在秭歸的橙園碧水間奏響最動人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