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增強青年對家國的深情和擔當,引發學生黨員對自身責任使命的深刻思考,2025年7月10日下午,河南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輔導員王辰老師帶領下前往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開展研學活動。
實踐團隊師生在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門前合影 左旭攝
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由三進院落組成,布局合理,古樸典雅。走進第一展廳,一面巨大的電子屏正播放著歷史影像資料——1938年,隨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共中央決定在洛陽設立公開辦事機構。之所以會選擇洛陽,是因其“襟帶山河”的絕佳地理位置:這里北通晉冀,南連鄂皖,西接關中,東達蘇魯,可謂名副其實的“中原樞紐”。跟隨王老師腳步,實踐隊員們認真聽著他娓娓道來的講述,了解到八路軍駐洛辦事處作為抗日戰爭時期重要樞紐,在情報傳遞、物資轉運、人員掩護等方面均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轉過回廊,第二展廳呈現的是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的統戰工作。每位實踐隊員都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依次參觀了陳列的歷史文物、泛黃照片及文獻資料。這些珍貴的展品生動地再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研究生第二黨支部書記左旭認為,正是通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工作方式,共產黨人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他表示,這里每一個細節、每一段故事都深深觸動著自己的心靈,讓其對黨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和認識。


王辰老師耐心為實踐隊員們講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蔣崇鋒攝
第三展廳則聚焦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的秘密交通線。一幅巨大的電子地圖上,紅色線條從洛陽向四面八方延伸,標注著通往延安、太行山、大別山等革命根據地的七條秘密路線。最后一個展廳展示了八路軍駐洛辦事處在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后的被迫撤離,標志著這個存在了三年零七個月的“紅色樞紐”完成了歷史使命。
王辰老師帶領實踐隊員們重溫入黨誓詞 李佳美攝
走出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落日的余暉為古樸的院落鍍上一層金邊。實踐隊員們感慨萬千,紛紛表示一定會把紅色基因融入個人血脈,一定會將革命精神轉化為科研動力,一定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昂揚的斗志為“愛國”“興國”“強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不僅是一處緬懷先烈的圣地,更是一座激勵青年學子成長的精神殿堂。此次“探尋紅色印記”之行,旨在進一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實,讓研究生黨員們在身臨其境中提升自我對歷史的認知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