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青年大學生在實踐中塑造健康人格,厚植愛國情懷、弘揚紅色文化,日前,江西農業大學職業師范學院“紅色筑夢·青春力行”沿背實踐隊前往萍鄉市蓮花縣沿背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通過參觀學習、志愿服務和志愿實踐,在紅色沃土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基層一線錘煉意志品質。
沿背尋訪紅脈情,綠意淬煉青春志
在萍鄉市蓮花縣,實踐隊以紅色精神為引領,深入了解甘祖昌、王佐等優秀黨員的革命事跡,體悟秋收起義在高灘的光輝歷程,在紅色沃土中淬煉思想、砥礪品格,激發爭做新時代好青年的昂揚斗志。
實踐隊首站探訪甘祖昌不忘初心事跡陳列館。在講解員的娓娓敘述下,隊員們對甘祖昌將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隊員們看著一幅幅圖文并茂的展板,仿若看到了甘將軍從放牛娃到紅軍戰士、再到開國將軍的崢嶸歲月。尤其是一封寫著“……懇請組織批準我回江西蓮花縣沿背村務農,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的申請書則更讓隊員們不禁駐足。本可以安逸享福的甘將軍毅然選擇解甲歸田,重新當回農民,從此開始了“從將軍到農民”的二十九年。一句“我回來不是來當官老爺的,我是來做農民的”,至今仍振聾發聵。通過參觀,隊員們真正理解了“不忘初心”的深刻內涵。斯人已逝而精神長存,激勵著每一位奮斗者砥礪前行。
下一站,實踐隊輾轉來到了秋收起義高灘行軍會議舊址。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隊員們深入了解了中國革命在低潮時期的艱難狀況。館內展陳中,在線會議場景的雕塑、珍貴的歷史文物原件,特別是泛黃卻字跡清晰的會議記錄摘要和行軍路線圖復件,直接呈現了革命歷程中的艱辛。參觀結束后,實踐隊隊員們表示,通過回望歷史,深刻體會到而今的和平的來之不易。大家認識到,銘記歷史的意義在于汲取奮進的力量,并將其轉化為新時代的奮斗動力。
行程的最后一站,實踐隊來到王佐革命事跡陳列館。如果說秋收起義行軍會議舊址展現的是宏大的歷史敘事,那么這里則生動呈現了一位基層革命者的光輝足跡,映照出星火燎原背后具體而微的生命光芒,生動闡釋了何為平凡亦偉大、渺小而又宏偉。在參觀過程中,隊員們專注聆聽講解,仔細觀看展陳史料,通過了解王佐同志的經歷與貢獻,深刻地認識到了革命歷程的艱難與先輩的犧牲精神,進一步加深了對黨史的理解。
從甘祖昌不忘初心事跡陳列館到秋收起義行軍會議舊址、再到王佐革命事跡陳列館,實踐隊沿著歷史的脈絡探尋,一件件革命文物生動再現了那段崢嶸歲月。隊員們通過實地探訪和史料學習,觸摸到歷史的厚度,深刻感悟到紅色基因的傳承力量。
志愿傳紅韻,田壟踐初心
在蓮花縣沿背村,“紅色筑夢·青春力行”實踐隊將奉獻精神融入實踐當中,于行動中傳承紅色基因,在田間地頭踐行青春初心。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零四周年,實踐隊組織展開了“童心向黨·手作紅軍包”主題活動。活動現場,孩子們在隊員們的指導下,認真學習縫制象征著革命傳統的紅軍包。孩子們專注投入,穿針引線雖顯稚嫩但態度卻分外認真。在縫制過程中,有小朋友因針腳不齊而反復拆線重縫,也有小朋友細心縫制、小心繪制五角星圖案。而當綴有紅星的紅軍包完成,背在肩上的那一刻,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站姿也更顯端正。此次活動通過沉浸式的手工體驗,將紅色教育融入實踐,讓少年兒童親身感受革命傳統,由此激發愛國情懷。實踐隊隊員表示,在指導孩子們的過程之中,自己也更加深刻地領悟了初心使命的真諦。
志愿服務的舞臺,從溫馨的活動室延伸至廣袤的金色田野。為深入基層,實踐隊走進田間開展助農實踐活動。在當地農民的指導下,隊員們學習并參與玉米的收割。勞作持續到傍晚,期間還需應對田間蚊蟲。泥土的芬芳、玉米的清甜、汗水的咸澀,三者混合在一起,寫作成“勞動”兩個字。實踐隊隊員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活動,親身體驗了農業生產的辛苦,深化了對勞動的認識,更錘煉了自身吃苦耐勞的可貴品質。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室里的知識是種子,實踐則是讓它生根發芽的土壤。此次沿背之行,是思想的淬煉,是精神的洗禮,更是青春的躬行。隊員們追尋紅色足跡,觸摸信仰的溫度;躬身田間地頭,體味勞動的真諦。青年學子俯身大地,收獲頗豐,立志在服務國家發展和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中貢獻青春力量。
(圖文:江西農業大學職業師范學院 楊恒 劉蘇迎 杜清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