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切感悟周恩來總理崇高精神風范,汲取砥礪前行的精神力量,淮陰工學院“芯”鋒翔宇實踐團全體成員于2025年7月1日前往淮安市周恩來紀念館和故居,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此行旨在引導大學生追尋偉人足跡、體悟革命初心,在沉浸式學習中深化對紅色精神的理解,為成長成才注入精神養分,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青年中煥發新的生機。
追尋偉人足跡:紀念館的豐碑與故居的初心
懷著崇敬之意,團隊成員邁入莊嚴肅穆的周恩來紀念館。一尊巍峨的漢白玉坐像首先映入眾人眼簾,總理那睿智且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時空,深情凝視著他所深愛的土地與人民。館內陳列著豐富的照片、文獻、實物以及影像資料,全方位地展現了周恩來同志波瀾壯闊的一生。
成員們在記錄少年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壯志的展板前駐足,深切感受那穿透歷史的豪情;在復原的辦公室場景前,用心體悟他“鞠躬盡瘁”的為民情懷;在外交史料前,盡情領略他卓越的智慧與風采。那些樸素的衣物、批閱過的文件、老舊的電話,無一不是他嚴于律己、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的生動體現。正如隊員所說:“周總理的一生,是‘人民總理愛人民’最深刻的詮釋。他心中裝著億萬人民,唯獨沒有自己,這種精神境界堪稱永恒的豐碑。”
懷揣著這份震撼與感動,團隊前往周恩來故居。這座具有典型江淮風格的民居,是他童年生活的搖籃,亦是革命理想萌芽的起點。青磚黛瓦之間,成員們步入他出生的房間,輕撫他幼年讀書時用過的書桌,仿佛能看到那個勤奮好學的少年身影。在嗣母陳氏的房間里,大家感受著“溫良恭儉讓”的教誨是如何融入他的血脈。在后院古井旁,眾人分享著他挑水、植樹的點滴故事,深切感受著勞動對他堅韌品格的塑造。故居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浸潤著家庭的溫情與質樸的家風。成員們感慨道:“故居雖簡樸,卻孕育了一代偉人。從這里出發,周總理將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緊密相連,這份赤子初心,穿越時空,依舊熾熱。”
酷暑淬煉“志愿紅”,星火傳承偉人志
淮安出梅即入伏,驕陽似火,熱浪蒸騰。在這酷暑中,身著“大鸞”志愿者服的“芯青年”們每日堅守六小時以上,讓耀眼的“志愿紅”成為周恩來紀念館和故居的動人風景。
這抹紅,是烈日下的執著印記。汗水浸透衣衫,陽光灼烤面龐,成員們的腳步卻從未停歇。他們如追尋信仰的星火,穿梭于展陳與故居間,成為高溫淬煉下愈發鮮艷的奉獻旗幟。這抹紅,更是知識與溫情的橋梁。青年們化身為講解員,以青春的熱情,講述著總理年少時的壯志豪情、一生的鞠躬盡瘁、為官的廉潔奉公以及深厚的家國情懷,深深感染著每一位聽眾,成為總理精神在當代的詮釋者。這抹紅,同樣體現在腳踏實地的服務之中。維護現場秩序、耐心解答疑問、認真清潔環境、熱情引導咨詢……每一項細微的行動,都是對“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精神最為有力的踐行。
酷暑考驗體力,更映照精神。“芯青年”們用汗水證明:追尋偉人信仰的路上,“志愿紅”永不褪色。他們如星火匯聚,在服務中傳承奉獻,讓總理精神煥發蓬勃青春力量,照亮人心。這不僅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承諾。
此次周恩來紀念館與故居之行,為“芯”鋒翔宇實踐團全體成員提供了一堂深刻的實踐教育課。通過追尋偉人足跡、踐行志愿服務,青年學子不僅直觀感受到周恩來同志的崇高精神風范,更在實踐中深化了對“責任”“奉獻”“擔當”的理解。這種沉浸式學習讓紅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脈,激勵著當代大學生以偉人精神為指引,將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在奮斗中書寫新時代的青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