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龕煥彩,數啟新章
——中南大學子探秘大足石刻數字化發展
在國家大力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規劃與“數字中國”戰略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世界文化遺產的活化傳承正迎來新的探索機遇。為更全面、更深入研究大足石刻數字化傳承與文化傳播創新路徑,2025年7月18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智”繪石刻隊踏入大足石刻寶頂山景區進行了實地調研。
圖1-小組合照(廖歡 攝)
荷風伴古韻
調研當日,雖暑氣蒸騰,大足石刻卻自有清幽。實踐隊成員到達游客中心后,一同乘坐大巴駛入景區。沿途石橋荷花盛放,“天下大足”樓宇逐漸清晰。新增設的“荷花藝術節”打卡點為石刻增添了幾分生機,也為游客帶來了更多體驗。
圖2-荷花藝術節(廖歡 攝)
圖3-“天下大足”樓宇(廖歡 攝)
深入石刻景區,實踐隊成員們循著“寶頂”石刻印記,深入探訪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珍貴造像群:千手觀音的每只手掌都藏著細節,有的持蓮花,有的握法器,歷經千年風化仍透著莊嚴;臥佛涅槃像長達31米,衣紋流轉如流水,身旁弟子或悲或敬的神態,仿佛能聽見千年前工匠鑿石時的呼吸……每一處造像皆藏著歷史密碼,實踐隊成員們在講解員的細致解讀中,了解“六道輪回盤”里的因果觀、養雞女的傳說等等,深悟石刻背后“以形載道”的藝術精髓。
圖4-六道輪回盤(廖歡 攝)
圖5-千手觀音(廖歡 攝)
景區內,文創產品成為文化傳播的鮮活載體。復刻石刻細節的冰箱貼、以石刻造像為原型設計的擺件、“足跡”系列帆布袋等等,這些文創產品作為大足石刻文化的延伸設計,受到了游客們的喜愛與追捧。
圖6-文創產品(廖歡 攝)
數字賦新能
走出石刻景區,實踐隊成員們來到大足石刻博物館。在館內,實踐隊成員們體驗了VR數字化沉浸式演繹《無面之神》。高精度掃描技術與VR技術將大足的壯麗全景呈現在VR世界,賦予參與者前所未有的視角,讓人們穿越時空,深入南宋古昌州的大足石刻世界,親身體驗石刻匠人的生活與經歷,全方位領略這段歷史的非凡魅力。
在大足石刻數字影院,實踐隊成員們觀看了4K寬屏影院中,以中華文明史為大背景、以大足石刻的學術研究成果為根本的《天下大足》,了解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和思想內涵;
8K球幕影院的《大足石刻》,使用“實景拍攝+CG動畫”制作,打破時空限制。風化模糊的線條和脫落的彩繪經數字技術修復,還原北山石窟細節,讓游客在數字空間從多維度了解大足石刻的藝術價值與豐富文化內涵。
圖7-球幕影院(廖歡 攝)
傾聽游客聲
調研中,游客的聲音更像一面鏡子。實踐隊成員們面向結束參觀的游客們發放紙質版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大多數游客的游覽時間為2-4小時;大多數游客對大足石刻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價值一般了解或不太了解;大多數游客對大足石刻的數字化服務聽說過,但未使用過,主要原因是此類服務收費;此外,游客們建議景區多增加免費服務,希望文化傳播內容更加通俗易懂、有趣味性,增強大足石刻與其他IP的聯動,加強宣傳。
圖8-游客填寫調查問卷(廖歡 攝)
以“智”繪魂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積極推進文物數字化保護與傳承,8K球幕影院和4K寬銀幕影院,放映《大足石刻》《天下大足》;通過VR、AR等技術,實現觀眾與虛擬石窟場景的交互體驗。
參觀精美的石刻造像、了解石刻背后的文化內涵、欣賞多樣的文創產品、觀看4K和8K電影、體驗VR《無面之神》,從實地探訪到數字體驗,從文化載體到游客反饋,“智”繪石刻隊愈發清晰:大足石刻的傳承,既要守好“石刻本體”的根,也要用好“數字技術”的翼,更要貼合公眾對“易懂、有趣、可及”的需求。
此次調研,為“智”繪石刻隊探索大足石刻文化數字化創新路徑提供了鮮活素材。未來,團隊將以調研為基,讓千年石刻在智慧賦能下,更生動地走進大眾心間。
作者:周湘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