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淤泥到綠茵:榕江村超"感恩專場"的實踐記錄
一個月前,洪水侵襲榕江,"村超"球場一度被淤泥覆蓋;一個月后,7月26日,重建后的賽場迎來了特殊的"感恩專場"。
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機源四方 黔文京敘小隊成員也走進現場,用腳步記錄下這場盛會的點滴。
賽場重啟:熱度與熱情同在線

兩點開始比賽,我們十二點進場時,早已人山人海。盡管有30多度高溫,但看臺座無虛席,這熱浪抵不住熱愛:觀眾們額頭掛著汗珠,卻在比賽膠著時齊聲吶喊,聲浪隨著攻防節奏起伏。導播的解說激情有力,總能精準捕捉賽場亮點,將現場氣氛一次次推向高潮。可以說,即使你不懂足球,也能加入這場盛大的狂歡!

應對炎熱天氣,細心的主辦方的準備頗為周全。沿途設置的避暑站點持續供應清水、遮陽帽和小扇子,醫療救助點的工作人員隨時待命,及時為身體不適的游客提供幫助。采訪中,不少游客提到:"天熱是真的,但現場的熱鬧完全蓋過了燥熱"一位足球愛好者直言:"這些球員的水平從業余角度來看相當不錯,現場氛圍也很到位,觀賽體驗十分的好。"對于避暑措施,大家也紛紛表示認可。
志愿身影:汗水里的雙向奔赴

這場活動的順暢運轉,離不開志愿者們的全力投入。他們分布在各個崗位:守在避暑點服務、引導游客路線、搬運活動物資……即便汗水浸濕了衣衫,仍有條不紊地完成各項工作。志愿者中既有榕江本地人,也有不少外地面孔。
本地志愿者說,洪災期間外地朋友幫了大忙,現在村超重啟,只想多盡一份力,讓遠道而來的人們玩得舒心,以此表達感謝。來自廣東的志愿者則坦言,雖然天氣炎熱,但村超現場對體育的熱情很有感染力,讓他心甘情愿地為這里提供幫助。
實踐參與:在服務中讀懂"感恩"

我們小隊以機動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其中,跟著大家做了站點服務、送飯、搬運物資、發放小國旗等工作。

讓隊員印象最深的是發放小國旗的任務。捧著一把國旗走向看臺,一雙雙有大有小的雙手伸手接過,這抹紅色由你傳遞出去。剛分發完畢,賽場恰好出現精彩瞬間,導播一聲提示,全場立刻沸騰,手中的國旗隨之揮舞起來,匯成一片紅色的波浪。來自各地的陌生人,此前互不相識,此刻卻因村超、因體育坐在一起吶喊、揮舞,就像一個月前,全國人民為援助榕江這一共同目標團結抗災一樣。這場"感恩專場"的意義,在飄揚的紅旗中形成了閉環——這是民族團結的生動體現。
尾聲:一場關于重生與聯結的實踐

離開時,賽場的歡呼聲仍在回蕩。這場"感恩專場",不僅是村超的回歸,更展現了榕江從災害中恢復的活力,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助與感恩。我們的實踐雖已結束,但這份關于團結與熱愛的記憶,會一直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