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黃破損的舊照片在年輕指尖重煥光彩,黑白影像被精心渲染出歲月溫度,一張張嶄新的笑臉在快門聲中定格……近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科院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子們,帶著專業技能與熾熱情懷,走進淮北市土樓村、南山村及東山小區,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影像守護·溫情傳遞”主題三下鄉實踐活動,用獨特方式為當地老人鐫刻下珍貴的記憶印記。
活動前期,同學們潛心鉆研數字圖像修復與智能上色技術,力求專業。在服務現場,他們化身“時光修復師”,小心翼翼地為老人們處理那些承載著家族記憶卻已破損、褪色或模糊的老照片。無論是布滿折痕的舊照,還是年代久遠的黑白影像,都在同學們專注的操作下逐漸恢復清晰,甚至被賦予鮮活的色彩。

而對于家中缺少老照片的老人,同學們則架起相機,精心布置,擔當起“溫情攝影師”。他們耐心引導老人放松,捕捉他們最自然、最慈祥的瞬間。快門按下,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的笑臉被即時打印、精心裝幀,鄭重交到老人手中。“這輩子沒怎么正經拍過照,這張新照片,我得好好收著,讓娃兒們也看看!”東山小區的大爺大娘拿著嶄新的照片,笑得合不攏嘴。據統計,本次活動共服務老人數十位,拍攝并贈送新照片數十張。

這場“為老留影”行動,不僅是技術的施展,更是兩代人之間溫暖的心靈對話。同學們在服務中傾聽老人講述照片背后的滄桑故事,感受歷史的厚重與親情的綿長。老人們眼中閃爍的驚喜與感動,成為對同學們付出最好的回饋。“親手將模糊的記憶變得清晰,看到爺爺奶奶們展開笑顏的瞬間,深深感到技術的價值在于傳遞人文關懷,這比任何課堂都更生動。”參與活動的志愿者動情地說。

一幀幀被修復的影像,是家族歷史的重新連接;一張張嶄新的照片,是對當下幸福的即時封存。淮師學子們以專業技能為橋梁,在淮北的鄉村與社區里,不僅修復了破損的相紙,更熨帖了老人們渴望被珍視的心靈褶皺。他們用青春的光影之筆,在淮北大地上書寫了科技溫度與敬老情懷交融的動人篇章,讓記憶永不褪色,讓溫情永遠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