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6日,河南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壁上生花團隊踏上了前往焦作市招賢鄉的征程,開啟了為期十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調研、文化交流和美學賦能等方式,為鄉村振興貢獻青年力量,展現鄉村振興成功成果,凸顯鄉村魅力。

啟程篇:集結號角,夢想啟程
7月16日,晨光微明,金烏從地平線緩緩升起,霞光灑滿大地,涼風帶來樹葉的清香。實踐隊員們集結在建藝學院門前舉行了簡短而莊重的出征儀式。隨后,實踐隊員滿懷激情地踏上了前往招賢鄉的征程。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實踐教育的方式,讓師生們深入了解鄉村發展現狀提升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

實踐篇:美學賦能,點亮希望
抵達招賢鄉后,實踐隊員們迅速投入到工作當中,師生們與村民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動。他們參觀了村里的農田和手工藝作坊等,了解了當地的產業結構和文化傳統。同時,師生們還發揮專業優勢,為村民們提供了藝術振興鄉村、墻繪設計策劃等服務。此外,實踐隊員們還積極參與鄉村墻繪活動,用畫筆描繪美麗的招賢鄉,賦能鄉村振興。抬臂、起手、落筆、上色,畫筆在墻壁上跳躍,使墻繪成為了招賢鄉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墻繪內容包括農耕文化、司馬文化、田園風光等多種內容,總長度多達百米,旨在宣傳當地特色鄉村文化,不僅改善了村容村貌,也將藝術融入到整個鄉村生活當中。

此外,實踐隊員們還對安樂寨村的古城墻步道進行了景觀設計,將當地鄉村文化融入設計當中,整合沿線人文景觀、傳統村落、景區景點等相關文化資源。通過對沿線進行環境整治、交通貫通、標識完善、景區提示,從而打造出風景優美、底蘊深厚、標識鮮明、具有人文關懷的獨特步道景觀。

村民們對師生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們紛紛表示,師生們的到來不僅對鄉村獨特美學價值進行了鞏固,還為鄉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當地政府也對此次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對于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師生們也表示,這次活動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鄉村發展現狀,也讓他們更加堅定了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決心。

成效篇:攜手共進、成果斐然
在墻繪過程中,有時會風雨相伴,在雨中尋找音樂的旋律,在潔白的墻面上畫出未來的希望。有時也會頂著烈日,在陽光下一筆一筆的描繪。想著,此次墻繪可以為鄉村增添色彩,同時也可以傳遞鄉村的精神文明和農耕文化,內心有著充實的動力去描繪,即使再辛苦,也感受著幸福的味道。同時實踐隊員們也學習了解到了地方的風俗文化與農耕文明。在鄉村振興中、新時代新發展理念的春風中,農村發展道路大霧散去,越走越明。不僅是日益興隆的鄉村旅游、獨特有趣的民俗活動、也有繽紛獨特的民居墻繪。


回響篇:依依惜別、展望未來
活動尾聲之際,實踐團在招賢鄉政府召開了工作總結會議。會議中招賢鄉黨委書記楊永富發表講話,肯定了團隊成員在本次實踐中的辛勤付出,并強調每位成員在明確工作職責的同時,深刻理解實踐的意義。他提到,自活動啟動以來,團隊成員深入鄉村,努力將藝術賦能鄉村振興。

通過此次總結會議,實踐團成員對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愿大家能夠將會議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更多力量。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不僅為招賢鄉帶來了實際的幫助和支持,也為三下鄉實踐團隊的師生們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實踐機會。通過此次活動,師生們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還加深了對鄉村振興的理解和認識。同時,這次活動也為推動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墻繪作為一種獨特的繪畫表現藝術,以及古城墻觀光步道設計,主要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將“鄉村振興與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相結合,發揮理工青年學子的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精神文明建設。文化潤物細無聲、潤澤人心。實踐團隊成員紛紛表示希望用墻繪作品和鄉村規劃設計等為美麗鄉村建設增添光彩,賦予其獨特的美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