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佳妮 楊冰潔)2025年6月17日至22日,湖北民族大學"法潤青禾"普法實踐隊走進恩施市三岔鎮,先后對燕子壩村、河灣村和水洞村展開為期5天的生態治理與鄉村振興專題調研。這支由法學專業師生組成的隊伍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記錄下三個村莊在生態治理道路上的不同探索與實踐。
圖為普法實踐隊隊員集體照楊冰潔供圖
圖為普法實踐隊前往燕子壩村與村委會對接劉昱辰供圖
6月17日,實踐隊首站來到位于大清江畔的燕子壩村。一名大爺自豪地說:"現在村里每月都搞環保評比,我家上個月因為垃圾分類做得好,得了一桶洗衣液的獎勵。"在隨后的走訪中,隊員們了解到,燕子壩村創新的"環境保護積分制"通過量化考核、紅黑榜公示和給予生活物資獎勵,讓環保意識深入人心。恩施儺硒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向實踐隊介紹,燕子壩村常態化開展環境保護普法宣講,定期召開村民大會進行期間內,環境衛生情況的總結和反思,他們還用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民普及生態保護法律知識。
圖為普法實踐隊前往河灣村與村委會對接陳景琦供圖
帶著燕子壩村的成功經驗,6月18日,實踐隊來到河灣村進行走訪調研。這里的景象同樣令人欣喜:新修的下水道排污系統、整齊的花壇、規范的垃圾回收點,處處體現著環境治理的成效。村委會干部帶著隊員們邊走邊介紹:"我們通過微信群推送環保知識,組織'清潔家園行動',現在村民都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在隨機走訪的24戶家庭中,隊員們發現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水質檢測全部合格。超八成村民對自來水入戶工程表示滿意,且自來水由政統一引調,水質優良且供應穩定,保障了村民的日常用水需求。
圖為普法實踐隊前往大清江景區寸雪琴供圖
6月20日,實踐隊來到大清江景區實地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大清江景區構筑全方位環保屏障,確保水質清澈優越。江面設置垃圾攔截網有效攔截漂浮物,配備專業清理船定期作業;岸邊分類垃圾桶科學布設遠離水源,保潔人員定時清掃。景區創新推行義務河段長制度,分段負責流域環境巡查與治理,并建立嚴格的污水排放檢查機制,杜絕亂排亂放現象。優良的水生態環境使其成為深受釣魚愛好者青睞的綠色明珠,生動詮釋水清岸綠的美好圖景。
圖為普法實踐隊前往水洞村與村委會對接李佳妮供圖
6月21日,實踐隊來到此次調研的最后一站——水洞村時,由于水洞村處于較偏遠地區,村子面臨著一些用水困境。村里的一位大媽告訴隊員:"有時候這兒天晴就會停一天水,但現在多虧了村子里的水洞泵站和鄉鎮水廠,這讓我們這兒的用水比以前方便多了"村子以生豬養殖為主導產業,由此對水資源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走訪的24戶人家中,他們告訴隊員村里普遍采用“豬糞無害化處理+還田利用”模式,既減少環境污染,又推動生態農業發展。據水洞村黨支部書記杜克明介紹,近年來,國家“十四五”規劃專項資金對三岔鎮投入2億元,其中村級道路綠化、自來水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雖然村子里有時候也會面臨一些停水問題,但是村干部們也在努力改進,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治理好水洞村。杜克明表示,總投資6000萬元的“楊柳溪管網延伸工程”正在推進,竣工后將大幅改善供水能力將大幅提升。
據悉,本次調研共走訪三個村鎮,一個景區,65戶家庭,訪談126位村民,收集有效問卷106份。調研過程中,實踐隊員們白天挨家挨戶走訪,晚上挑燈整理資料。實踐隊隊長說:"最讓我們感動的是村民們的熱情,他們不僅積極配合調研,還主動提出很多建設性意見。"此次調研不僅讓大學生們將課堂所學運用到實踐中,更讓他們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未來,"法潤青禾"普法實踐隊將繼續觀察三岔鎮的發展情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水質調研+法治宣傳,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的青春力量。(記者 李佳妮 楊冰潔 通訊員 陳景琦 馬宇恒 譚昱陽 劉昱辰 寸雪琴 彭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