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和幫助廣大青年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真才實學服務社會,以鄉村旅游賦能鄉村振興。自7月15日起,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筑夢鄉村熠青春”暑期社會實踐隊伍于濰坊壽光、臨沂臨沭開展為期八天的鄉村旅游活動。本次社會實踐以“鄉旅繪織田園春,產業賦能振興夢”為主題,對壽光三元朱村、韓家牟城村及臨沭韓村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以及自然資源狀況展開了實地調研,旨在探索鄉村旅游的新模式、新業態,收集和分析成功的鄉村旅游案例,總結經驗,為當地政府提供政策建議;引導和激勵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基層,在實踐中提升綜合能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我們實踐隊伍在2024年7月16日到達“中國蔬菜之鄉”濰坊壽光。在三元朱村里行走,文化氣息和科技氣息充盈在我們身邊,走進蔬菜高科技示范園區與生態農業觀光園,一場現代農業與科技創新的盛宴就此展開。這里,不見傳統的農田與農舍,取而代之的是整齊劃一的大棚、智能控制中心以及各種科研實驗室。園區的規劃科學合理,既注重了經濟效益,又兼顧了生態環境,實現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圖為實踐隊員熟悉壽光蔬菜種植歷史。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丹 攝
園區的綠色發展理念令人印象深刻。他們運用先進的環保技術,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有機肥,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通過種植抗病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保護了生態環境。此次參觀,讓我深刻感受到了現代農業與科技創新的魅力。壽光以其現代化農業的示范效應,成為了農業旅游的一張亮麗名片。在這里,游客可以近距離觀察到各種先進的農業技術,如智能灌溉、無土栽培等,這些技術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也為農業旅游增添了科技含量,為我國旅游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圖為實踐隊員近距離觀察蔬菜。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丹 攝
7月18日,實踐隊伍來到韓家牟城村,我有幸參觀了這個充滿魅力的村莊,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牟城村見證了我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演變,承載了無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村莊內保存有許多古跡,如牟城古城遺址、牟子介碑、明代古井等,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輝煌。此外,牟城村還保留了大量的傳統建筑、古街道和豐富的民俗文化,如剪紙、土陶、糖畫等,我被其獨特的魅力所吸引。村莊利用這些獨特的文化發展起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他們以農耕文化為核心,推出了系列農耕體驗活動,讓游客親身體驗農耕的樂趣。同時,他們還開展了農家樂項目,讓游客品嘗地道的農家菜,體驗鄉村的生活,這種旅游方式令我大為震撼。走出壽光,我心中滿懷敬意。濰坊壽光,這個綠色農業的奇跡,將繼續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為我國現代農業及旅游業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圖為古村莊。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丹 攝
最后,我們來到“柳編之鄉”臨沭韓村。柳編,這一古老的手工藝,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在韓村,這項技藝得到了最好的傳承與發揚。走進柳編博物館,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家家戶戶編柳器的年代。博物館內,各式各樣的柳編藝術品琳瑯滿目,從簡單的籃子、筐子到復雜的屏風、大型裝置藝術,無不體現出柳編藝人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想象力。漫步在韓村的小巷,你會看到許多居民家的門口都擺著柳編的家具或裝飾品。這些日常用品不僅美觀,而且實用。當地居民告訴我,他們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自己動手或請村里的大師制作的。在這里,柳編不只是一個產業,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世代相傳的技藝。我深感傳統技藝的魅力和其在現代社會中的生命力。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不僅僅是技藝的傳遞,更是文化和智慧的傳承。
圖為館藏柳編手工藝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丹 攝
我們的腳步,一路從壽光三元朱村踏至韓家牟城村,再到臨沭韓村,如同走馬觀花,卻也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了鄉村振興的示范窗口。站在鄉村振興的新起點上,我對未來發展充滿期待。我希望,這些村莊能夠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好。我也希望,他們能夠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不斷發展。臨沭韓村、壽光三元朱村和韓家牟城村,他們是鄉村振興的示范窗口,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讓我們以他們為榜樣,共同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書寫新時代農村振興的新篇章。
圖為實踐隊伍在曲師大石碑前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李丹攝
(通訊員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