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學子社會調研:走進北流鄉賢文化,助力鄉風文明建設
(通訊員:梁凌梅 廖梓氙 鐘采杏)為繼承和弘揚有益于當代的鄉賢文化,挖掘鄉賢文化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正日益顯現的獨特時代價值, 為轉型中的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治理提供更多思路,廣西師范大學鄉韻宗情調研團隊于2024年7月到8月前往北流市鄉賢文化公園、鄉賢文化館開展實地調研,探尋鄉村振興背景下鄉賢文化促進鄉風文明建設的有效舉措。
北流是廣西第一個、全國第二個獲得“中國鄉賢文化之鄉”稱號的縣城。團隊調研發現,鄉賢文化公園的“一館一門一橋一廁一碑”和“四亭三廊兩廣場”等鄉賢文化設施、地上景觀建筑以及名木古樹等全部由北流鄉賢捐建、捐種,總投資達5000多萬元。目前公園已經成為北流集中展示鄉賢風采、弘揚鄉賢精神、凝聚鄉賢力量,引領良好風尚的思想教育新基地,成為當地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的新場所。而鄉賢文化館則是北流鄉賢文化公園的主要文化設施,是眾鄉賢聯系廣大市民共商共建“金北流”的重要場所。
在調研過程中,調研團隊成員采訪了北流鄉賢文化公園游客和北流市民,了解到北流人民對無私慷慨的鄉賢之士感到無比驕傲,幸福感滿足感也大幅提升。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創新鄉賢文化, 弘揚善行義舉, 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鄉建設, 傳承鄉村文明。”無論是鄉賢公園還是鄉賢文化館,都展示了北流的鄉賢風采、鄉賢精神、也將號召更多北流人富而思源、反哺桑梓。
走進北流鄉賢文化,助力鄉風文明建設。“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北流鄉賢之士的美名、濃郁的鄉賢文化必將引領北流兒女崇德向善,奮發向上。團隊調研之后也相信,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鄉賢文化正日益顯現其獨特的時代價值, 為轉型中的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治理提供更多思路。
作者:梁凌梅 廖梓氙 鐘采杏 來源:鄉韻宗情調研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