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至7日,池州學院“紅知興合”社會實踐團深入合肥多地,以“基層治理探活力、紅色基因強信念、智慧農業促振興、歷史文化增自信”為主線,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先后走訪瑤海區馬崗社區、包河區大圩鎮及磨灘村、蜀山烈士陵園、安徽省博物館,通過實地調研、紅色教育、科技體驗與文化宣講,全方位感知城市發展脈動。
一、社區治理:黨建引領煥發基層新活力
7月3日,實踐團首站抵達瑤海區馬崗社區。在黨群服務中心,成員們深入調研“黨建+治理”創新模式。社區通過國學課堂、戲曲舞蹈演出、春節送春聯等常態化活動,將紅色基因融入日常生活。民俗記憶館內,老物件與互動裝置相映成趣,成為聯結黨群的情感紐帶。“一站式”服務陣地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凝聚力和幸福感,展現了基層治理的精細化與溫度。
二、鄉村振興:智慧農業繪就致富新圖景
7月4日及7日,團隊聚焦包河區大圩鎮與磨灘村,深度解碼科技賦能鄉村的實踐路徑。
智慧農園精準種植:在番茄科技種植基地,無土栽培、環境智能調控、水肥一體化等十大技術集成應用,實現污水“零排放”、畝產提升40%。物聯網傳感器實時采集數據,通過手機APP向農戶推送種植建議,帶動周邊200余戶增收。
數智治理守護民生:磨灘村黨群服務中心的“數智大腦”大屏實時跳動村莊關鍵數據。獨居老人配備“智能門磁”系統,提供24小時安全守護,推動鄉村治理邁向科學化、透明化。
三產融合激活經濟:當地依托電商平臺暢銷葡萄等農產品,年度葡萄文化旅游節吸引大量游客,形成“農旅融合”發展新模式。座談會上,基地負責人汪濤強調:“通過‘聯農帶農’模式,我們提供技術培訓與就業崗位,目標是帶動共同富裕。”

三、紅色鑄魂:先烈精神砥礪青春擔當
7月5日,團隊赴蜀山烈士陵園開展主題教育。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成員們鞠躬默哀,聆聽帶隊教師楊慧宇講述入黨初心。參觀安徽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時,珍貴文物與歷史影像再現江淮兒女英勇奮斗的壯麗篇章。隊長鄭子墨動情表示:“新時代青年定將革命精神轉化為刻苦學習、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陵園創新的“紅領巾講解員”模式,更讓紅色基因在青少年中薪火相傳。

四、文化傳承:千年文脈堅定時代自信
同日,實踐團走進安徽省博物館,開啟五千年文明之旅。商周青銅器、漢代畫像石、徽州雕刻等瑰寶,生動展現安徽輝煌歷史。“烽火江淮”革命史陳列館通過沉浸式場景,深化了成員“聽黨話、跟黨走”的理想信念。隊員們化身志愿講解員,結合專業特長向游客介紹文物,呼吁保護文化遺產。科技賦能展覽同樣令人驚嘆——全息投影立體還原徽派古宅結構,讓歷史“活”起來。

此次三下鄉實踐中,“紅知興合”團隊以腳步丈量合肥發展,從社區治理的“微細胞”、鄉村振興的“新樣板”到紅色文化的“活載體”,見證了城市在黨建引領、科技賦能與文化傳承中的多維突破。團隊成員表示,將以實踐所得為基,在青年群體中講好合肥故事,讓青春力量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馬克思主義學院 唐爽 鄭子墨 蘇君鳳 王茜 王韌馳/審核:楊慧宇 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