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賦能鄉村 ,“甜蜜”助力振興
——宜春學院政法學院學子赴銅鼓棋坪幽居村開展三下鄉實踐活動
(學生通訊員 黃旭丹)
7月6日清晨,伴隨著銅鼓縣棋坪鎮幽居村裊裊升起的炊煙與豆香,宜春學院政法學院“法治賦能紅土,青春筑夢棋坪”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在帶隊老師趙振宇、羅欣雨的帶領下,圍繞鄉村產業調研與產業振興開展實踐活動。本次實踐活旨在引導廣大青年學子通過沉浸式扎根基層的生動實踐,在田間地頭觸摸鄉土溫度、在農事體驗中淬煉興農本領、在產業調研中探尋法治賦能鄉村振興有效路徑。
村民制作豆腐圖許馨婷攝
實踐團的首站深入幽居村村民家中,近距離觀摩、參與傳統豆腐制作的全過程。從豆子浸泡、石磨磨漿到柴火煮漿、點鹵成型,同學們被這份傳承的匠心所吸引。熱情好客的村民大媽邀請大家品嘗新鮮出爐的純天然豆漿,甘甜的滋味令人難忘。付瑞鈺同學感慨道:“豆漿健康又美味,但日復一日早起做豆腐真的很辛苦。大媽的熱情讓我們倍感溫暖,雖然我們堅持付了錢,但這份淳樸的鄉情是無價的。”聶詩瑩同學則敏銳地觀察到了鄉村產業的內生協作模式:“我們了解到村民之間形成了高效的接力合作。一戶人家完成鮮豆腐制作后,會直接供應給下一戶進行煎制,最終產品被帶到鎮上銷售。這種鄰里間的產業鏈條,是鄉村智慧的生動體現。”
頂著炎炎夏日,實踐團走進村戶養蜂點,探訪銅鼓縣特有的珍貴農產品——樹參蜜。在經驗豐富的蜂農指導下,同學們驚喜地發現這里的蜜蜂性情溫順。盡管部分同學面對蜂群稍顯緊張,但大多數同學克服了心理障礙,展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勇氣,近距離觀察蜂巢結構,并親身參與了檢查蜂脾、搖蜜、取蜜等核心環節。當金燦燦、散發著獨特花香的樹參蜜從搖蜜機中緩緩流出時,現場充滿了收獲的喜悅和驚嘆。萬澤欽同學贊嘆道:“蜂蜜是大山深處人民手中結出的黃金。”
實踐團現場取蜜圖童晨攝
親手參與采摘的蜂蜜,感覺格外香甜!”品嘗到勞動成果的同學們,對這份大自然的饋贈贊不絕口,也深刻體會到蜂農勞作的艱辛。這份獨特的體驗激發了大家支持鄉村產業的熱情,同學們紛紛踴躍購買這價格親民且功效十足的樹參蜜,將這份“銅鼓的甜蜜”和背后的故事分享給家人朋友。一罐罐蜂蜜的成交,不僅是簡單的消費,更是學子們對當地產業的支持和對這份濃厚“人情味”的真摯回應。
現采蜂蜜圖付瑞鈺攝
下午兩點半,帶著上午的實踐收獲,實踐團師生前往“幽居蜂蜜工廠”進行深度考察。工廠負責人王國揮介紹了幽居村的“明星產品”——純天然的樹參蜜以及來自宜豐的優質百花蜜。同時講授了銅鼓蜂蜜產業的發展歷程、樹參蜜的獨特價值,以及現代化、標準化的蜂蜜加工與質量控制流程。在調研中,實踐團了解到長期以來,受限于SC認證缺失,當地蜂蜜難以進入正規銷售渠道。去年6月,在銅鼓縣供銷社的幫扶下,幽居蜂蜜成功獲得SC認證,并通過成立供銷公司、規范使用“供銷”標識等舉措,有效提升了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從政策扶持到認證指導,再到品牌打造,這一系列舉措讓大家看到了銅鼓縣政府對鄉村產業的大力支持以及基層干部的責任擔當。
王國揮講授蜜蜂相關知識黃旭丹攝
蜂蜜產業作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之一,主要通過政府支持和購買者的口口相傳接取訂單,這種“小而精”的特色產業模式,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因地制宜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生動實踐。但農戶們也反映,由于網絡基礎設施的限制鄉村數字化建設匱乏,村里雖然配備了電商直播間,但由于缺乏懂技術的年輕人,設備長期閑置。宣傳推廣渠道有限,很多優質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
實踐團成員在深入了解這一困境后,決定發揮青年學子的新媒體優勢,利用抖音平臺為當地特色農產品“發聲”。團隊成員迅速策劃、拍攝并發布了多條展現幽居村自然風光、樹參蜜采集過程和淳樸鄉情的短視頻,以自己的方式幫助宣傳。視頻獲得廣泛關注,累計播放量近2萬次,有效拓展了幽居村特色農產品的線上知名度。團隊以實際行動,嘗試為破解鄉村“宣傳難”的問題貢獻一份青年力量。
瀏覽量數據圖黃旭丹沈欣怡王森琳提供
一天的沉浸式實踐活動圓滿結束。宜春學院政法學院的學子們走出校園,深入田間地頭與生產一線,不僅親身體驗了豆腐制作、蜂蜜采集等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農業生產環節,更深刻認識到特色農產品產業在激活鄉村經濟、促進農民就業、傳承地方文化中的關鍵作用。
全體合影羅欣雨攝
此次宜春學院政法學院在銅鼓縣棋坪鎮幽居村的三下鄉活動,是一次青春力量與鄉土情懷的深度交融。學子們帶走的不僅是甘甜的蜂蜜和難忘的記憶,更在心中種下了振興鄉村、建設國家的種子。學院將持續引導青年學子關注“三農”問題,發揮專業所長,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