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讀沃野間,追思紅旗下
在田野思政與紅色洗禮中感悟使命擔當
7月10日,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畜牧獸醫學院“沃野新耕”實踐隊赴自貢市沿灘區,在江沖村的沃野田坎與江姐故里的精神豐碑間,上了一堂深刻的“行走思政課”。

01
高標農田里的“雙課堂”
7月10日上午,實踐隊深入自貢市沿灘區江沖村,觸摸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時代脈動。
在村委會會議室,江沖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黃超為實踐隊作了一場以“筑夢沃野•糧安根基”為主題的高標準農田技術實踐講解會。

會上,黃書記系統闡述了江沖村高標準農田的規劃藍圖、政策要點與推進難點。他為實踐隊徐徐展開一幅攻堅畫卷:五年間,江沖村完成3800畝高標準農田改造,土地碎片化率從68%降至12%。然而,數字背后凝結的是97次村民院壩會上磨破嘴皮的溝通與說服。
此刻,墻上"旱能灌、澇能排、田成方、路相通"的規劃圖,仿佛有了沉甸甸的重量。
隨后,黃書記帶領隊員們走進高標農田建設區,站在堅實田坎上,詳細講解高標農田建設的技術要點、智慧設施應用及帶來的實效。

這次高標農田里的“雙課堂”,讓學生深有感觸:"基層工作不是執行文件,而是把黨的政策翻譯成老鄉聽得懂的方言。"97次院壩會的堅持,體現了基層黨員干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為青年樹立了扎根基層、久久為功的精神標桿。
02
追尋紅色足跡,筑牢信仰根基
帶著對糧食安全的深刻體悟和對先輩的無限敬仰,實踐隊頂著烈日,奔赴江姐故居。在莊嚴肅穆的展覽館內,隊員們凝神聆聽講解員講述江竹筠烈士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一封封浸透家國情懷的書信,一件件承載革命歲月的遺物,生動再現了這位青年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與無畏犧牲。

隊員們不僅了解了江姐個人的成長軌跡,更透過她的故事,觸摸到了千千萬萬革命先輩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壯闊歷史畫卷,靈魂深受震撼與洗禮。
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隊員們高舉鮮紅的橫幅——“追尋紅色記憶,賡續紅色血脈勇踐行”,在江姐雕像前莊嚴合影。橫幅上的誓言,正是此刻全體隊員心聲的寫照。隨后,他們不畏酷暑,拾級而上,攀登至山頂的江姐雕塑廣場。
在烈士昂然挺立的雕像前,全體師生肅立,懷著無上敬意向這位黨的優秀女兒深深三鞠躬。烈日炙烤下,年輕團員們的額角布滿汗珠,但眼神卻無比堅定,充滿了對黨的無限向往和對傳承紅色基因的強烈責任感。
蒼翠的竹林,曾是信仰萌芽的圣地。在江姐當年入黨宣誓的竹林旁,實踐隊的黨員教師們面向黨旗,莊嚴地舉起右手,重溫入黨誓詞。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鏗鏘有力的誓言在林間回蕩,穿越時空,與革命先輩的初心同頻共振。這一幕,深深感染著在場的每一位青年團員。作為黨的預備隊和后備軍,他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肩負的時代重任,堅定了向黨組織靠攏、爭取早日入黨的決心。

圖片來源丨“沃野新耕”天府糧倉社會實踐隊
編輯排版丨姜柳慈白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