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波覓“寶藏”,防溺知識護童心
——湘潭大學學子赴新化游家鎮開展無線電測向科普與防溺水教育活動
2025年7月9日,湘潭大學自動化與電子信息學院科普潤童心,AI伴“童”行實踐項目走進了新化縣建豐村,為當地五十多名中小學生精心策劃了無線電測向越野科普實踐活動,并在科技探索之余,特別融入了至關重要的夏季防溺水安全教育,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筑起雙重保障。
活動伊始,幫扶團成員以生動形象的語言,為孩子們揭開了無線電波的神秘面紗。他們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釋測向機的工作原理:“就像我們用耳朵聽聲音辨別方向一樣,測向機可以幫我們‘聽’到無線電波的‘聲音’。”講解結束后,孩子們分組領取設備,化身為“信號小偵探”,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展開“尋寶”行動。
(圖為實踐團成員講解儀器使用)
活動現場,孩子們手持測向機,全神貫注地聆聽著耳機中傳來的“嘀嗒”信號,通過信號強度的變化判斷信號源的方向。“聲音變大了!就在那邊!”的呼喊聲此起彼伏。當第一組成功找到隱藏在花壇中的信號源時,孩子們興奮地歡呼雀躍,臉上洋溢著發現“科技寶藏”的喜悅。
(圖為孩子們找尋信號源)
在科技探索的興奮之余,幫扶團敏銳地關注到夏季安全的緊迫議題。活動間隙,團隊成員專門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生動實用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課。他們結合當地水域情況,通過情景模擬、互動問答和警示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防溺水“六不”原則。這堂及時的“安全必修課”讓孩子們在享受科技樂趣的同時,深刻認識到水域安全的重要性,提升了自我保護意識和應急避險能力。
(圖為實踐團成員進行防溺水教育)
這場融合了科技探索與生命教育的活動,不僅是一次成功的科普實踐,更架起了高校與鄉村之間的科技與安全之橋。當無線電波在校園上空回蕩,科學的夢想與安全的意識也在孩子們心中悄然生根,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科技活力與守護未來的堅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