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橋聯結少年志,赤心照映先驅路
七月的風,裹挾著歷史的厚重與青春的朝氣。2025年7月7日,在全民族抗戰爆發八十八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矯正教育系“心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來到了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李大釗紀念館,與樂亭縣第三實驗小學的孩子們一起銘記歷史,傳承革命精神,在這片紅色的沃土上共繪一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畫卷。
一: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紅色精神
七日上午,實踐團隊來到李大釗紀念館學習李大釗革命精神。作為李大釗的故鄉,樂亭縣致力于在傳承馬克思主義和革命精神的基礎上,探索新時代李大釗精神的實踐應用。展現了早期革命先輩為民族獨立、國家興盛而努力的奮斗精神,這種無私奉獻、舍我其誰的精神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輝。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實踐團的成員們瞻覽李大釗紀念館內的各類文物,親身感受革命先烈矢志不渝,積極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偉大精神。堅定了成員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努力的決心。
二:聆聽展館講解,感悟愛國情懷
在李大釗紀念館內,實踐團每到一個新的展館或是板塊都會有一名來自樂亭縣第三實驗小學的小講解員為實踐團成員們全方位介紹具體內容,讓成員們對李大釗的生平事跡有了具象化的了解,使書本上的歷史變的鮮活可觸。實驗小學的小講解員們站姿端正,眼神堅定,用稚嫩的聲音為我們解說著不同時期李大釗精神的內核與意義。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歷史上的李大釗始終堅信馬克思主義,擁有強烈的愛國情懷,提出“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并發布了上百篇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將個人理想與民族解放、國家獨立緊密結合。通過小講解員的介紹,今天在實踐團成員眼前呈現的,還有生活儉樸,關心青年,將自己大部分薪資都用于資助貧困學生的李大釗。讓成員們對無私奉獻精神有了新的理解,激勵著成員們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而奮斗。
三:牢記警鐘長鳴,堅定理想信念
當七七事變紀念日的警鐘在場館外回蕩時,大學生黨員、團員和少先隊員一齊面朝著黨旗敬禮。挺拔的身姿展現著警校生的英姿颯爽,飛揚的紅領巾顯現著小學生的朝氣蓬勃。矗立在莊嚴的黨旗和肅穆的雕像前,成員們真切感受到共產黨前輩面對困難的剛毅不屈和對待后輩的和藹可親,更加篤定了成員們為黨和國家事業奮斗終身的使命擔當。

孩子們的視角就像一面鏡子,讓成員們重新理解了“傳承”二字的含義——不是單向的輸出,而是雙向的奔赴。當鮮艷的紅領巾和藏藍色的警服在紀念館內交織,這個夏天的“三下鄉”活動便有了不一樣的意義。也許最好的紅色教育就是讓年輕人看見彼此眼里的光。當小學生敢講,大學生愿聽,紅色精神的傳承便在這一來一往中,長成了參天大樹。
撰文:廖金宇 王金鵬
審核:張鳳辰
攝影:鮑巍 張佳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