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轉型助力鄉村振興——安徽理工大學社會實踐團隊參觀郎溪縣新鄉鎮企業探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近年來,宣城市郎溪縣新鄉鎮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位于該鎮的安徽中再生集團、翰昌紙業、潤詳橡膠集團等多家企業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通過技術創新、循環經濟模式探索和產業協同,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的發展道路,成為當地工業綠色轉型的標桿。
循環經濟先鋒:安徽中再生集團打造資源再生利用產業鏈
實踐團隊成員參觀安徽中再生集團,作為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的控股企業,安徽中再生集團郎溪基地自落戶新鄉鎮以來,始終聚焦廢舊物資回收、分揀、加工及再利用,構建了覆蓋廢鋼鐵、廢塑料等品類的循環經濟體系。
“我們的鋼材在集中處理后,會打包銷售到各個工廠,近幾個月的鋼材價格是2600元/噸,市場環境好的時候我們的鋼材可以買到4000元/噸。”在與實踐團隊成員討論時安徽中再生集團郎溪項目負責人介紹道。企業通過人工分揀和精細化分類、加工,將廢舊資源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供應至長三角地區的制造企業,形成“回收—加工—再利用”的閉環產業鏈。
此外,實踐團隊還了解到該企業還通過“公司+回收站點+農戶”模式,在各個分站點回收的農戶的廢舊汽車、電動車以及農具器械,集中到當地指定的站點之后被集中送至企業的加工車間,帶動周邊村鎮建立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既促進了農村閑置勞動力就業,又提高了資源回收效率。

圖為負責人向實踐團隊成員介紹回收流程 (王照乾 供圖)
綠色造紙革新者:翰昌紙業以技術驅動低碳轉型
造紙行業曾是傳統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代表,實踐團隊成員在參觀翰昌紙業后,了解到其通過技改升級,實現了從“灰色制造”向“綠色智造”的跨越。
實踐團隊走進翰昌紙業的生產車間,智能化生產線正高效運轉,而污水處理系統則確保廢水經過深度處理后達到一級排放標準。“我們投入近千萬元引進國外紙質生產技術、生產線和零排放工藝,現在生產每噸產品的能耗比行業平均水平低15%,對裁切的廢料還會回收再制作”產線負責人介紹。
此外,產線負責人向實踐團隊介紹翰昌紙業還探索“以紙代塑”新賽道,研發可降解包裝紙和食品級用紙,與本地農產品加工企業合作,替代塑料包裝。這一舉措不僅降低了客戶企業的環保成本,還助力郎溪縣打造“無廢城市”試點。

產線負責人向實踐團隊成員介紹生產流程 (王照乾 供圖)
橡膠產業升級樣本:潤詳橡膠集團推動綠色制造
潤詳橡膠集團是新鄉鎮的老牌企業,過去以生產傳統橡膠制品為主,面臨環保壓力、市場競爭和國際關稅等多重挑戰。近年來,企業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引入清潔生產工藝、研究橡膠產品疲勞性以及與中核集團深入合作,成功實現“綠色轉身”。
實踐團隊成員了解到企業聯合安徽省本地高校開創針對橡膠等高分子材料項目,使再生膠生產能耗降低30%,且無廢氣排放,該技術已獲國家專利。
與此同時,企業負責人還向實踐團隊介紹到潤詳橡膠還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優先采購本地天然橡膠原料,并設立專項基金扶持周邊農戶種植橡膠樹,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共贏模式。

負責人向實踐團隊成員介紹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流程 (王照乾 供圖)
實踐團隊成員在安徽中再生集團、翰昌紙業、潤詳橡膠集團的實踐表明,傳統產業只有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才能在鄉村振興和“雙碳”戰略中找到新機遇。它們的經驗不僅為郎溪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樣本,也為全國鄉鎮工業綠色轉型貢獻了可復制的方案。
撰稿 王照乾
供圖 王照乾
信息來源 安徽理工大學暑期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