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夏日的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宜賓市金坪鎮秀才村的村委會活動室,四川輕化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宜路生花 三江薪傳”團隊的青年大學生們,正與村里的 20 余名留守兒童相聚一堂。這場防洪防汛公益課堂的展開,承載著團隊 “以專業知識筑牢鄉村兒童安全防線,用貼心守護為留守兒童撐起防汛保護傘” 的宗旨,力求讓孩子們在趣味互動中掌握實用技能,在成長路上多一份安全保障。
兩個多小時的時光里,團隊始終圍繞 “讓每個孩子都能懂防汛、會避險” 的目標,將專業的防洪防汛知識轉化為孩子們易于接受的內容。知識如涓涓細流浸潤著孩子們的心田,不僅讓他們知曉了洪水來臨前的信號、逃生的方法,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他們的安全意識。而課堂上的歡聲笑語,正是團隊 “寓教于樂傳遞安全理念” 宗旨的生動體現,這份歡樂背后,是團隊希望孩子們在輕松氛圍中牢記安全知識、守護自身安全的深切用心,且這份影響將在鄉村的空氣中久久回蕩。
知識講解:直面洪水的嚴峻與危險
課堂伊始,團隊成員李也欣直接切入正題,率先講解洪水的形成:“當連續下大雨,山上的水、河里的水越積越多,超過了河道和堤壩的承受能力,就會漫出來形成洪水。就像咱們家里的水桶裝太滿會溢出來一樣,只是洪水的力量要大得多。”
接著,其向同學們提問洪水的危害并從孩子們的答案中得到:“洪水會淹沒房屋、沖毀莊稼,還可能把路上的東西卷走,對大家的生活和安全造成很大威脅。” 孩子們都安靜地聽著,小臉上少了往日的嬉鬧。隨后,課堂播放了近期榕江與瀘州合江縣洪災的視頻,畫面中渾濁的洪水淹沒了街道、沖倒了樹木,曾經熟悉的家園變得一片狼藉。同學們看得格外入神。
互動游戲:在歡樂中掌握預警知識
知識講解告一段落后,精彩的互動游戲環節登場。團隊成員梅小勤設置的“謎語猜猜看” 游戲讓孩子們瞬間興奮起來,拋出一個個精心設計的謎語:“天上有雨地上流,莊稼房屋都怕它,提前預防保平安,它的名字叫啥呀?” 話音剛落,10 歲的牟皓宇同學就高高舉起了手:“是洪水!” 答對的他獲得了一個小小的紀念品,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隨后的 “防洪預警紅綠燈” 游戲更是熱鬧非凡,團隊用紅、黃、綠三種顏色的牌子代表不同的預警級別,當舉到綠色牌子時,孩子們需要迅速通行;舉到黃色牌子時,他們立刻停下腳步,雙手抱頭;舉到紅色牌子時,大家則迅速向指定的 “安全區域” 跑去。在一次次的游戲中,孩子們不知不覺就記住了不同預警信號對應的行動要求。
暖心拓展:安全知識的延伸傳遞
游戲結束后,團隊成員沒有立刻結束活動,而是借著孩子們仍高漲的參與熱情,順勢展開了一場兒童安全知識拓展講解。他們結合鄉村生活場景,用平實的語言補充了居家用電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點,從不要用濕手觸碰插座,到過馬路時要 “一停二看三通過”,每個知識點都緊密聯系孩子們的日常生活。
活動結束,“宜路生花 三江薪傳”團隊成員望著孩子們純真的笑臉,感慨地說:“能把防洪防汛知識用這樣的方式傳遞給孩子們,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感到非常有意義。” 據悉,此次公益課堂是學院 “三下鄉” 社會實踐活動的一部分,接下來,團隊還將繼續走進更多鄉村,用青春力量為孩子們的安全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