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精準掌握鄉村智慧農業發展的真實狀況與實際需求,更全面地了解部分地區居民對智慧農業的認知程度,促進鄉村農業發展與智慧農業相結合,助力當地農業數字化轉型,巢湖學院“智匯農業,數聯鄉村”智慧農業調研團成員回到家鄉亳州市利辛縣,開展了一場返家鄉智慧農業問卷調查活動,通過與鄉親們面對面交流,收集大家對智慧農業的真實想法,為了解家鄉農業發展情況打下基礎。

團隊成員借助返鄉的便利條件,走進張村鎮的各村各戶,通過結構化問卷,系統收集當地農戶、種植合作社以及涉農個體戶對智慧農業技術的認知程度、實際應用情況、發展中遇到的主要難題以及對政策支持的具體需求。問卷內容聚焦智能農機具的使用情況、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普及程度、數字服務平臺的使用效能以及在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的關鍵障礙等核心問題。在遵循調研規范的前提下,團隊成員采用入戶走訪、田間交流等方式,在張村鎮范圍內進行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工作。

調研的時候,隊員們拿著問卷,挨家挨戶地找種地的鄉親們聊。夏天天氣熱,不少村民都在屋里歇晌,看到隊員們來,都熱情地招呼坐下,有的還端出井水湃過的西瓜。遇到不太明白“智慧農業”的村民,隊員們就用家鄉話解釋:“就是不用老盯著地里,機器能幫著干活的法子。”有位種了二十多年地的大叔,一邊填問卷一邊說:“前兩年村里有人試過無人機打藥,是快,就是我們這小片地,好像不太劃算。”

本次問卷調查意義顯著。收集的一手數據能反映張村鎮智慧農業的特色與挑戰,為探索本地農業數字化路徑提供支撐,讓技術推廣和政策制定更貼合實際;與農戶的深入交流,既加深了村民對智慧農業的了解,也讓團隊捕捉到基層聲音,為推動技術落地、助力鄉村振興搭建起“需求與服務”的溝通橋梁。
調研團成員表示,接下來會繼續深入分析家鄉的調研數據,努力把調研發現轉化為推動家鄉智慧農業落地的務實參考,為用科技賦能家鄉鄉村振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