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巢湖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實踐隊走進鳳陽縣小崗村“當年農家”,追尋中國農村改革的歷史原點。47年前,18位農民在此以“托孤”的勇氣按下紅手印,將一紙土地承包責任書化作改革開放的春雷,這片院落自此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的標志性符號。
踏入“當年農家”的土坯房,泛黃的契約書、斑駁的煤油燈、陳舊的桌椅,瞬間將參觀者帶回1978年那個關鍵的歷史時刻。那年,小崗村遭遇罕見旱災,糧食絕收,村民生計維艱。在嚴宏昌等18戶農民代表的帶領下,他們瞞著上級,在昏暗的油燈下秘密簽訂契約,將集體土地承包到戶。“如果失敗,我們甘愿坐牢殺頭!”這份寫滿決絕的“生死狀”,不僅承載著農民對溫飽的渴望,更彰顯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此感慨:“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的標志。”如今,“當年農家”不僅是再現“大包干”歷史場景的重要景點,更成為記錄時代變遷的鮮活教材。在這里,師生們深刻體會到,小崗村的改革突破,正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打破桎梏、探索幸福之路的生動縮影。
作為農村改革發源地的歷史見證,“當年農家”讓團隊成員直觀感受到小崗村人民自力更生的堅韌與開拓創新的魄力。此次探訪不僅加深了對農村改革歷程的理解,更激發了青年學子投身鄉村振興的使命感——從“紅手印”中汲取奮進力量,以青春熱血續寫新時代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