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門新會三江鎮的廣袤田野間,一場科技與生態的邂逅正在悄然上演。廣東科技學院赴江門新會“繪夢鄉野”突擊隊,懷揣著對鄉村振興的熱忱與對文化傳承的使命感,踏上了一場意義非凡的調研之旅。在團隊指導老師、財經學院團委副書記林莉的帶領下,14名隊員于7月8日清晨乘坐渡船,前往沙仔場,開啟了一場探索歷史文脈與未來規劃的奇妙旅程

沙仔場:僑都錦田,生態與科技交織的鄉村振興之旅
沙仔場,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地,正以生態為底色,科技為引擎,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在這里,自然與人文交織,傳統與現代融合,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第一站:果香四溢生態瑰寶
乘坐觀光車環島而行,沿途的水果園令人目不暇接。龍眼、黃皮、小青柑、桑葚、蓮霧、桃子、香蕉等水果掛滿枝頭,香氣撲鼻。這些豐富的水果資源,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沙仔場發展生態農業的重要依托。在這里,水果不僅是美食,更是一種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體現,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品嘗和體驗。

第二站:鷺舞翩躚生態畫卷
來到白鷺的臨時棲息地,眼前白鷺成群,它們或翩翩起舞,或靜謐棲息, 構成了一幅靈動的生態畫卷。這里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慕名而來,他們用鏡頭記錄下白鷺的優雅姿態,也讓更多人感受到沙仔場的生態之美。通過實地觀察,隊員們了解到良好生態對鳥類的重要性, 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 更堅定了護生態、助振興的決心。

這片土地不僅是人類的家園,更是鳥類的天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在這里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第三站:田園牧歌寧靜詩篇
在沙仔島的田園畫卷中,水稻隨風搖曳,牛羊、馬兒悠然踱步,勾勒出一幅寧靜的田園牧歌圖景。這里是118種鳥類的棲息天堂,也是老人們安享長壽、生活愜意的福地。“葵樹之鄉”的美譽,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獨特的文化魅力。遠離塵世喧囂,沙仔場宛如人們尋覓內心寧靜、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世外桃源。

第四站:科技賦能智慧振興
沙仔場,這片承載深厚歷史的土地,正以科技與生態為雙輪驅動,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僑都錦田樂產食品基地中,智能灌溉系統精準滋養示范田,科技監測系統實時守護土壤與作物,讓綠水青山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財富密碼。“機器濕地”項目提升生態治理能力,構建兼具保育與休閑的生態景觀。這次實踐讓隊員們明白,創新與守護并行,方是鄉村振興的長遠之策。

第五站:初心閃耀黨群力量
回到沙仔場黨群服務中心,隊員們與沙仔場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梁健輝僅交流心得,感受著這片土地上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力量。黨群服務中心不僅是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更是鄉村振興的“加油站”。在這里黨員干部以初心為帆、以使命作槳, 把握振興鄉村的航向。隊員們深刻體會到了黨建引領對于鄉村振興的關鍵作用。

沙仔場:生態與人文共繪未來畫卷
沙仔場,這片古老而充滿生機的土地,正迎來嶄新的未來。依托“僑都錦田”項目,這里將打造生態農田與濕地景觀,修復閑置民居,融入非遺文化與民俗活動。未來,這里將成為生態宜居、文旅融合的典范,讓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繪就一幅綠色生態與人文傳承的美麗畫卷。

科技賦能生態,墻繪傳文促振興
此次調研中,科技與生態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智能灌溉、科技監測等為沙仔場筑牢綠色根基;墻繪藝術以文化為筆,助力宣傳。隊員們以新村村墻繪描繪柑橘豐收與田園風光,融合三江特色與沙仔場生態美,弘揚文化,為鄉村振興添活力。未來,沙仔場定成鄉村振興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