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籬笆上的牽;”留守兒童兩性安全教育活動在湘西州古丈縣斷龍山鎮白溪關村暖心開展。湖南工商大學“望山”青禾服務隊聚焦留守兒童成長需求,通過趣味互動教學傳授生理知識與自我保護技能,同時以“籬笆公約”凝聚集體共識,為孩子們織密“生理防護網”、搭建“心理安全區”,助力鄉村青少年培育健康人格,為鄉村振興筑牢未來人才根基。
科學認知身體,打破成長誤區
本次活動按性別分為兩場開展。服務隊借助3D動畫和卡通形象,生動講解身體隱私部位的結構與功能,并利用充氣假人標注“禁止觸碰區”。針對女孩,將生理期定義為“成長的勛章”,普及衛生用品選擇、過敏處理等技巧;對男孩則側重隱私保護與邊界認知引導,在講述生理知識的同時,培養其“尊重女性”與“自我約束”的雙重素養。
圖為男生場知識講解 郭佳晨攝。
活動中,服務隊特別為留守兒童打造“樹洞信箱”。他們可以匿名投遞信件,寫下青春期的困惑、隱秘的心事,或是想對隊員傾訴的話語,服務隊會針對信件內容進行回應。這種“被看見、被回應”的共情機制,有益于打破他們的情感孤立,讓他們在有煩惱時能大膽表達情緒。
情景實踐賦能,筑牢安全防線
為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象認知,服務隊設計了多場與活動內容融合的趣味游戲,讓留守兒童在歡笑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交通信號燈”游戲中,他們通過紅綠牌判斷互動行為性質,明晰“友好互動”與“堅決拒絕”的邊界;防身術教學環節,隊員結合充氣假人演示實用技巧,強調“不激怒、不硬抗、不放棄求救”的原則;“男子力任務卡”情景辯論中,圍繞“親戚開玩笑說‘親一下才給紅包’”等案例,他們經討論得出“用擁抱代替親吻”“告訴家長不舒服”等應對策略。
圖為“交通信號燈”游戲現場 張慧敏攝。
共筑籬笆公約,傳遞溫暖力量
活動尾聲,留守兒童共同繪制“籬笆公約”,將“不隨意評價他人身體”“遇到騷擾立即報告”等內容寫入條款,把個體認知轉化為群體規范。PVC板上,貼滿了他們的繪畫和大家共同書寫的公約條例,親手簽下的名字既是約定,更是承諾——如同牽;ㄅ矢交h笆,個體的成長力量凝聚成了集體的守護網。
圖為活動大合照 郭佳晨攝。
“生理期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希望我們都能丟掉那個黑色塑料袋”“今天的課程和我以往學習的不一樣,設計的游戲環節讓我能夠更加容易理解這些知識”……參與活動的留守兒童在采訪中分享著收獲。服務隊隊員也感慨:“鄉村地區兩性教育資源匱乏,他們對相關知識了解有限,這類教育十分必要。”
此次活動以實際行動守護兒童的成長之路,正如牽;ǹ倳蛑柟馀逝,這份守護將如藤蔓般纏繞生長,既扎根于當下的知識傳遞,更延伸至長遠的心靈陪伴。愿每一顆童心都能在安全與尊重中舒展枝葉,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讓鄉村的未來充滿更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