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數字中國”建設號召,賦能傳統產業升級發展,江西財經大學智繪“三色”實踐團于7月24日至25日奔赴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開展了為期兩天的企業實地調研活動。團隊充分發揮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優勢,深入多家農業企業一線,聚焦“數字化轉型”核心議題,旨在為本土傳統產業探尋“數智突圍”的有效路徑。

江財學子一線問診深挖轉型痛點
在江西鳴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踐團成員與總經理黃聰進行了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了食品加工廠的經營現狀。參觀生產線環節中,團隊成員敏銳地觀察到企業對生產流程精細化管控的重視,這為后續運用數字化手段構建智能品控模型提供了重要的現實場景依據。

隨后,實踐團來到江西達麗友食品有限公司。面對總經理林建華分享的22年發展歷程以及當前面臨的行業“內卷加劇”、“利潤空間壓縮”等挑戰,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隊員們結合所學知識,圍繞電商數據分析、品牌運營效率優化等角度,積極思考如何利用數字化工具提升企業“做細做精”的核心競爭力,助力其突破發展瓶頸。
案例啟示:堅守與創新并重的轉型之路
在江西本味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徐佳平在訪談中強調了將企業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理念,跟隨時代腳步進行改良與創新,如近兩年,企業就根據“文化自信”,運用傳統文化中的藥食同源進軍了米糕產業,其以代加工為主的業務模式引發了隊員們對如何打通數據鏈、提升企業在價值鏈中地位的思考。

在調研鑫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時董事長夏有彪則講述了企業主營大米及副產品面臨的激烈市場競爭與盈利困境,特別是行業缺乏技術壁壘的現狀。他堅守初心的精神令隊員們動容,同時,其“滿產日百噸”的規模潛力與當前困境,也清晰地指向了運用大數據優化生產調度、開拓精準營銷市場等數字化解決方案的巨大空間。

聚焦數據賦能構建轉型模型
本次調研中,實踐團不僅與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深度訪談,更緊密結合專業所學,精心設計并發放了聚焦數字化轉型的調查問卷。問卷內容涵蓋轉型路徑規劃、技術應用瓶頸、數據驅動決策能力等關鍵維度,最終成功回收了4份詳細的企業轉型分析報告及近300份數字化現狀問卷,構建了寶貴的一手數據資源池。依托這些詳實的數據資料,實踐團已初步掌握了鉛山農業企業的經營現狀與轉型核心難題。下一步,團隊將運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專業方法,對所獲數據進行交叉分析、案例對比研究和趨勢模型構建等系統性剖析,致力于提煉共性問題,識別個性需求,為構建科學、適配的“鉛山農業產業數字化轉型評估與路徑模型”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
通過此次深入一線的調研,智繪“三色”實踐團深刻體會到,傳統農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既要勇敢面對原材料、成本、技術、人才等現實壁壘的挑戰,也需要珍視并借助數字化手段傳承企業在長期經營中積淀的品質堅守與市場智慧。這些來自一線的鮮活案例和深刻感悟,不僅為團隊后續構建產業轉型模型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更讓隊員們深刻理解了“實踐出真知”的內涵。江西財經大學的學子們將立足專業,深化數據分析,凝練調研成果,力求為鉛山縣乃至江西省的傳統農業企業提供兼具理論高度與實踐價值的數字化轉型策略參考,用實際行動踐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青春誓言,為鄉村振興戰略注入澎湃的“數智”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