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少荃湖波光粼粼,柳絮紛飛。2025年4月13日中午,一支身著綠色馬甲的志愿者隊伍成為湖畔最亮麗的風景線。由大學生人與自然協會組織的"少荃湖撿約行動"在這里溫暖啟程,100名安中學子用雙手守護這片城市綠肺,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環保擔當。
活動籌備工作早在兩周前就已緊鑼密鼓地展開。協會宣傳部部長李雯帶領團隊精心設計宣傳方案,通過線上空間動態、校園公眾號推文和線下海報等多種渠道廣泛傳播活動信息。"招募通知發出不到三天,報名人數就突破了預期,"李雯興奮地回憶道,"同學們對環保事業的熱情超乎想象。"為確保活動安全有序開展,協會還特別邀請環境工程專業老師對志愿者進行了專業培訓,內容涵蓋垃圾分類標準、野外安全防護等實用知識。
圖為同學在草地上撿垃圾
正午的陽光灑在少荃湖廣場上,志愿者們準時集結完畢。協會會長張明陽在進行簡短動員時強調:"我們撿拾的不僅是垃圾,更是在拾起對自然的敬畏與責任。"隨著一聲令下,志愿者們分成十個小組,手持垃圾夾和可降解垃圾袋,沿著規劃好的路線開始行動。湖岸線、林蔭道、休憩區......處處可見志愿者們彎腰撿拾的身影。
在親水平臺附近,護理學院的王雪發現了一處被隨意丟棄的野餐垃圾。"塑料餐盒、飲料瓶、食品包裝袋混在一起,有些已經滲入泥土,"她一邊清理一邊感慨,"美好的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她的同組伙伴立即上前協助,幾人配合默契,很快就將這片區域恢復整潔。這樣的場景在湖畔各處不斷上演,志愿者們用行動踐行著"不留下一片垃圾"的承諾。
圖為同學在河邊撿垃圾
圖為同學在水邊撿垃圾
活動中不乏感人的瞬間。當志愿者們發現一只被塑料環卡住的水鳥時,立即聯系公園管理處,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成功解救了這個"小生命"。這一幕恰好被路過的市民拍下,照片在社交媒體上獲得大量點贊。環境科學專業的志愿者劉鑫說:"這次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環保不僅是清理垃圾,更是在守護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除了身體力行的清潔工作,志愿者們還主動向游園市民宣傳環保知識。"阿姨,煙頭降解需要5年時間,請您投放到指定容器""小朋友,我們一起把零食包裝扔進可回收垃圾桶好嗎?"這些溫暖的勸導收獲了市民們的理解與支持。帶著孫子游玩的李奶奶深受觸動:"這些大學生真是好樣的!我們老人家也要向你們學習,保護好這片湖水。"
下午四時,活動進入尾聲。十個小組帶回來的"戰利品"在集合點堆成了小山。經過分類稱重,共清理出可回收物85公斤,其他垃圾120公斤,還有不少有害垃圾被單獨回收處理。看著這些原本可能污染環境的垃圾被妥善分類,志愿者們的疲憊化作了欣慰的笑容。活動最后,全體志愿者在湖畔合影留念,陽光下的少荃湖波光粼粼,映照著青春洋溢的臉龐。
圖為參加此次活動的同學們的合影
"這次活動不僅美化了環境,更凈化了心靈,"協會指導老師王教授在總結時說,"當同學們親手撿起每一片垃圾時,環保意識就深深扎根在心里了。"許多志愿者也表示,通過這次實踐,對垃圾分類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今后會更加注意自己的日常行為。
大學生人與自然協會計劃將此次活動作為起點,每月定期開展環保志愿行動,并逐步擴大活動范圍。同時,他們還將通過社團發展中心展示活動成果,與合肥地區其他高校環保社團交流經驗,共同推動青年環保事業的發展。正如協會會長張明陽所說:"保護生態環境沒有旁觀者,我們希望通過持續的行動,影響更多人加入環保行列,讓綠色成為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夕陽西下,志愿者們踏上歸途。他們身后,少荃湖碧波蕩漾,倒映著天邊的晚霞。這一天,100雙年輕的手為這座城市留下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不僅是一個更加潔凈的公園,更是一顆顆播撒在市民心中的綠色種子。這些種子終將生根發芽,綻放出最美的生態文明之花。
通訊員 李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