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農村留守老人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國家“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戰略中明確提出加強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健康服務向基層延伸,2025年7月15日,濟寧職業技術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系“銀齡筑夢同行志愿服務實踐團”這支由康復治療、醫學營養、眼視光技術等多學科的12位學生與1名教師組成的志愿服務隊,跨越江蘇、安徽、山東、內蒙古四省(區),深入30多個地市的鄉村與街道,正用手中的血壓計和聽診器,為留守老人們編織起一張溫暖的“健康防護網”。將課堂知識轉化為民生溫度,在社會實踐中,將血壓監測、慢性病干預等醫療服務送到留守老人身邊。
圖為團隊成員出發前集體合照。供圖:薛小涵
在活動籌備的初始階段,團隊成員們針對農村地區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老年群體健康意識普遍薄弱等顯著痛點,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分析。在此基礎上,團隊精心設計了一份內容豐富、結構合理的復合型調查問卷。該問卷涵蓋了慢性病監測、用藥習慣、生活習慣等多個重要模塊,旨在全面了解農村居民的健康狀況和需求。
為了確保調研數據的準確性和全面性,隊員們精心設計并實施了“線上預調研與線下實地走訪”相結合的創新調研方式。在線上階段,團隊成員利用互聯網平臺廣泛發布調研問卷,收集初步數據,為后續實地調研提供有力支撐。隨后,隊員們深入山東省內的各地鄉村等重點區域,展開細致入微的需求摸排工作。團隊成員們不辭辛勞,通過入戶訪談、集中座談等多種形式,與當地居民進行深入而廣泛的交流,詳細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和意見建議。經過不懈努力,累計發放問卷400余份,確保了調研數據的豐富性和代表性,為后續的分析和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細致的數據分析和整理,團隊精準識別出了高血壓、骨關節疾病等在農村地區高發的健康問題。這些寶貴的數據為后續的健康服務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為制定更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奠定了基礎。
圖為團隊成員深入鄉村進行宣傳并收集調查問卷。供圖:張夢琪
在23個行政村的廣泛推廣過程中,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學生們積極投身其中,化身為專業的“中醫理療師”,將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肩頸推拿手法靈活地運用到實際操作中。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還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他們耐心細致地為村民們進行肩頸推拿,一邊操作一邊講解相關中醫理療知識,讓村民們了解并體驗到中醫理療的神奇魅力。許多村民在接受推拿后紛紛表示,感覺肩頸部位輕松了許多,對中醫理療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信任。此外,學生們還利用所學知識,為村民們提供一些日常保健的小竅門,幫助他們更好地維護自身健康。
圖中展示的是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同學們正在為老年人提供專業服務。供圖:牟一諾
此外,在推廣過程中,隊員們也遇到了一些“小挑戰”。例如,有部分老人對推拿療法持懷疑態度,認為“推拿不如吃藥快”。面對這種情況,幽默風趣的隊員們巧妙地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您看地里的玉米,光澆水不松土也長不好呀,這推拿手法就是給您的肩膀‘松松土’,讓它恢復活力。”這個通俗易懂的比喻不僅逗笑了在場的所有人,還成功打消了老人們的疑慮。原本冷清的“健康驛站”很快變得熱鬧起來,村民們紛紛排隊等候接受治療。
康復治療團隊結合中醫傳統手法,為長期從事體力勞作的村民們開展了細致的肩頸護理服務,累計服務人次超過300人。所有服務數據都被實時上傳至云端數據庫,以便進行后續的分析和評估。為了讓健康服務更加可持續,團隊還創新性地打造了“智慧健康管家”模式,旨在通過科技手段提升服務效率和效果。
與此同時,眼視光技術專業的師生們也不甘落后,他們自主攜帶便攜式驗光儀,在8月炎熱的酷暑季節,學生們背著沉重的設備,不辭辛勞地走村串戶,為村民們提供視力檢測服務。經過不懈努力,他們累計完成了400余人次的屈光檢測,并為23名白內障初篩異常的老人開辟了綠色轉診通道,確保他們能夠及時得到專業的醫療救治。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提升了村民們的健康水平,也展現了師生們高度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圖為隊員為老人屈光檢測場景。供圖:晉鳳
“血壓高了可得按時吃藥啊!千萬別忽視了這一點。”在村民張大娘溫馨的家中,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的學生一邊熟練地操作著先進的電子血壓計,一邊耐心細致地叮囑著張大娘。這樣的溫馨而重要的場景每天都在這個寧靜的村莊里上演。自從團隊駐村的第一天起,便迅速建立起了一套科學而人性化的“晨測晚訪”制度。每天清晨,團隊成員們都會準時來到老人們的家中,為他們仔細測量血壓和血糖,確保每一位老人的健康狀況都能得到及時的關注。而到了傍晚時分,大家則帶著裝滿藥品的藥箱,逐一上門回訪,詳細了解老人們的用藥情況和身體感受。
針對村里高血壓患者占比高達63%的嚴峻現狀,指導老師和團隊成員經過認真研究和討論,專門設計了一套“紅黃綠”三級預警機制。對于被劃分為紅色高危人群的老人們,團隊會每日進行兩次密切的血壓監測,確保他們的健康狀況隨時處于可控范圍內;對于黃色中度患者,則安排每周三次的跟蹤檢查,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問題;而對于綠色平穩患者,也會每月進行一次隨訪,確保他們的血壓保持穩定。這一系列細致入微的舉措,不僅體現了我們服務的溫度和人文關懷,更彰顯了科技賦能下的專業性和高效性。
隨著團隊的實踐活動即將結束,成員們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注意到,在被識別出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群體中,有七成已經依照建議改善了飲食習慣;在二十三個行政村內,十八個村的老年人主動成立了“健康互助小組”。帶隊老師凝視著隊員們曬得黝黑的臉龐,眼中充滿了期待之情,帶隊老師表示農村老年人所需求的不僅僅是短暫的服務,而是持續的健康關懷。我們也希望在未來的回訪中,能看到更多的“鄉村健康管家”,讓這些銀發族的晚年生活,在專業與溫馨的雙重呵護下,更加充實和有品質。(通訊員薛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