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9日,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數字經濟學院“戰旗飄飄:探尋鄉村振興之路”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國家農業大公園,實地考察村莊當下發展并對當地居民進行訪談詢問,了解村莊發展的過程以及村民們生活質量的改變,憶往日今時之變化……
前言: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完成了脫貧攻堅階段性勝利,由精準扶貧上升到鄉村振興,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指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旗人民深知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因此要把握好鄉村振興的良好機遇,抓住時機,精準出手,擴大優勢,穩步推動鄉村文明不斷向前發展。
自戰旗村開拓特色農業產業,并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以來,戰旗村便成為了鄉村振興的一本教科書。故此,“戰旗飄飄”實踐小分隊來到農夫記憶景區參觀實踐。穿過青石大道,飄揚的五星紅旗映入眼簾,為打造更加美麗的鄉村特級景區,村民們都在忙碌的修建景區,美化街道。在參觀過程中,成員主動體驗了村民刷漆的工作感受到工人們的不易,叔叔眼含笑意的說“就是要有人來建設,才會有更多的人來到這里”。正是當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才使得人民群眾對農村人居環境有了新的了解與期待,對美好生活充滿向往,緊密結合農村發展情況,用戰旗精神創建美好鄉村。
在團隊進行實踐經過的道路上,看到戰旗社區在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水平,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基本農田設施逐漸完善,硬件逐步提升。通行道路逐步完善,積極修繕工程,對鄉村公路進行升級改造進行標準化建設,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實施“白加黑”改造工程,使其觀光道路美化,讓人民群眾出行、勞作等提供最大道路便利;實施特色美化工程,廣場上設立噴泉,在相應景區注入特色文化標志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賞。完善基礎設施和農田改造,在鄉村振興路上邁出了一大步,整體提升村容村貌,加強鄉村風貌的引導,促進景區形態與自然環境融合,傳承文明相得益彰。
戰旗飄飄實踐小分隊為了解戰旗村的革命奮斗歷程和當下居民日常生活,在戰旗廣場以及社區開展居民采訪活動
。實踐團隊訪問了一些平均八十歲高齡的老人,她們向成員們講述戰旗村貧困時的風貌,還有這些年戰旗村的發展變化,老人們感嘆“現在政策好,我們到60歲就可以退休了”“來我們這里的人越來越多,發展的好呀!”。戰旗村還發展特色文旅產業,旅游人數總量一年比一年高,解決了當地村民的就業問題,村民們富起來,更加有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逐漸發展起來的戰旗系列新興產業,如“戰旗名宿”“戰旗餐廳”打響戰旗名聲,并做大做強綠色種植業、品牌特色農產品。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2月12日在郫都區重要講話中指出,無論這個城鎮怎么發展,農村都有幾億人口,我們不能說有一個繁榮的城市,將來有一個落后,衰落的鄉村,鄉村要同步發揮,我們叫做城鎮化,產業化,信息化,再就是現代農業化”。現今城鎮化達到飽和狀態后,鄉村振興和特色農業提升,就是比城鎮化建設更大的增長極,讓城鄉融合一體化發展,就能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奮斗目標,才能實現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偉大愿景。
農村在以往的印象中就是落后荒涼、人煙稀少以及設施匱乏,生活達不到理想狀態,只能解決基礎溫飽;現代農村的現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工程,已經改頭換面了,以往年輕人向往城市的鋼筋水泥建筑,現在成了年輕人向往農村的田園鄉村風。農村正以極快的發展速度進軍著“城鎮化”,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要蹄疾步穩、分步實施,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讓實現鄉村振興的燎原之火生生不息。
“戰旗飄飄”實踐小分隊通過參觀戰旗村建設和訪問居民生活,感悟鄉村振興的重要性,進一步堅定信心、奮發向上,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聚集起強大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