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實踐團發布天池能源將二礦實踐報告 以真知灼見詮釋能源報國初心
近日,西安科技大學能源學院露天采礦班“北疆青鋒,能源報國實踐團”正式發布赴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將二礦社會實踐報告。這份凝結著團隊一周一線調研成果的報告,不僅系統梳理了露天采礦行業的前沿技術與發展趨勢,更以青年視角詮釋了“能源報國”的實踐路徑,成為實踐團踐行“扎根能源一線、服務國家戰略”理念的生動注腳。
此次實踐報告以“智能化轉型中的露天采礦:現狀、挑戰與青年擔當”為核心主題,分為“產業認知篇”“技術研學篇”“使命思考篇”三個部分,全面呈現團隊在將二礦的所見所聞、所學所思。在“產業認知篇”中,報告通過分析將二礦的資源儲備、開采規模及“綠色礦山、智能礦山”建設成果,結合國家能源戰略背景,闡述了露天采礦在保障能源安全中的關鍵作用。數據顯示,將二礦通過智能化改造,開采效率提升30%,噸煤能耗下降15%,這些鮮活案例讓“高效、綠色、智能”的現代采礦理念變得可觸可感。
“技術研學篇”則聚焦實踐中的核心收獲。報告詳細記錄了團隊在采場一線學習的穿孔爆破參數設計、無人駕駛自卸車集群調度、邊坡穩定性動態監測等關鍵技術,特別整理了與企業工程師探討的“極端天氣下設備協同作業方案”“排土場生態修復植被選型”等實操問題。實踐團成員、2022級露天采礦班學生王浩在報告中寫道:“課本里的‘剝采比優化’‘爆破振動速度控制’,在現場變成了‘如何通過調整炮孔間距減少對邊坡的影響’這樣具體的技術決策,這種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讓我對專業的理解更深入了。”
最引人關注的是“使命思考篇”。報告收錄了團隊與企業青年技術骨干的座談實錄,其中“能源報國不是口號,是解決真問題”的觀點被多次提及。實踐團成員在報告中反思:“當聽到工程師講述為攻克凍土區開采難題,在零下30度的礦場連續試驗三個月的經歷,我們突然明白,‘北疆青鋒’的‘鋒’,既指專業技術的鋒芒,更指擔當奉獻的風骨。”報告還提出了“青年能源人成長三問”——如何讓課本知識對接行業需求?如何在技術創新中踐行綠色理念?如何將個人發展融入能源強國建設?引發了校內師生的廣泛共鳴。
實踐團指導教師李教授表示,這份實踐報告的價值,不僅在于梳理了專業知識,更在于讓學生通過調研思考“學什么、為誰學”的根本問題。“‘北疆青鋒,能源報國’不是一句標簽,而是要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理解,能源行業的發展關乎國家命脈,青年一代必須以過硬本領扛起這份責任。”
據了解,該實踐報告已在西安科技大學校內平臺發布,后續將通過“實踐分享會”“調研成果展”等形式,讓更多學生了解西部能源企業的發展現狀。實踐團成員們表示,將以這份報告為新起點,繼續深耕專業知識,關注行業痛點,努力成長為能為能源行業解決實際問題的“青鋒力量”,讓青春在服務國家能源戰略的征程中綻放光彩。
- 問診天鵝湖水質,獻策長鑫漁業
- 2025年7月6日,塔里木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魚躍天山畔,情注塔河岸”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調研團正式啟程,奔赴阿拉爾市十六團場長鑫漁
- 07-09 關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