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柏坡嶺下,革命的熱土孕育著不朽的精神。2025年7月13日,承德醫學院“尋脈冀中,赤火長明”暑期社會實踐服務隊懷揣著對歷史的敬畏,走進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西柏坡村,叩響了91歲老黨員韓花珍老人的家門。這里,不僅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小院,更是一個流淌著紅色血脈、傳承著信仰力量的精神家園。
小院課堂:歷史悠揚,余音繞梁
韓奶奶的家,樸素而整潔。院中花草向陽,屋內陳設簡單卻透著歲月的沉淀。最引人注目的是墻上:一張張泛黃的照片記錄著家庭的重要時刻,特別是2012年那個珍貴的瞬間——時任國家領導人親切慰問的合影,正無聲訴說著這個家庭與黨和國家深厚的情緣。一面鮮艷的旗幟靜靜懸掛,守護著這份沉甸甸的榮光。
歷久彌新:掙脫枷鎖,沐浴新光
精神矍鑠的韓奶奶坐在沙發上,慈祥的目光中蘊含著穿越時光的智慧。她向圍坐的隊員們緩緩講述過往:3歲被賣作童養媳,她的童年充斥著艱澀困苦的底色,是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頒布,給了她掙脫封建束縛、追求新生的勇氣。這份改變命運的恩情,讓她畢生銘記,也奠定了她對引領她走向光明的力量的深厚情感。她的人生轉折,本身就是舊社會崩塌、新中國曙光初現的生動縮影。
矢志不渝:奮斗底色,共富情懷
當被問及如何在那段動蕩的時代變遷中改善生活時,韓奶奶的講述充滿了實干家的樸素智慧。她沒有過多渲染個人艱辛,而是強調自己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抓住機遇、自力更生的信念。她提及早年白手起家的不易,賣茶水,入不敷出的前要經歷,以及如何帶動家人,從經營小生意開始,逐步發展起旅游相關產業。更令她欣慰的是,自家的探索為鄉親們蹚出了路子。在她的影響和帶動下,村里眾多農戶加入旅游服務行列,大家抱團取暖,共同走上了富裕的道路。“看著村里日子越過越紅火,比自己家富了還高興。”韓奶奶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共同富裕的真摯情懷,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最接地氣的西柏坡注解。
赤焰傳承: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韓奶奶最珍視的身份,是紅色精神的“播種人”和“守護者”。坐在熟悉的小院里,她無數次向來訪的年輕人,包括實踐隊員們,深情講述西柏坡的光輝歷史——黨中央在這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故事,以及這片土地所孕育的寶貴精神財富。她的講述,不是簡單的復述歷史,而是融入了個體生命的深切感悟,傳遞著對艱苦奮斗、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等紅色基因的深刻理解與堅守。
這份紅色的傳承,早已融入韓家的血脈,成為代代相傳的家訓:2021年,她的重孫胸戴紅花,光榮參軍入伍。老人無比自豪,諄諄教導:“保家衛國是光榮,要永遠忠誠于國家,忠誠于人民軍隊!”她的外孫閆二鵬,深受熏陶,扎根西柏坡。他用心經營家族產業,更致力于將其打造成紅色文化傳播的平臺——通過擴建招待所、開發紅色文化培訓課程、講述西柏坡故事等方式,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了解歷史、感悟精神。他說:“姥姥的教導就是我們的根,把這里的紅色故事講好、傳下去,是我們的責任。”
臨別寄語:尋脈冀中,赤火長明
聆聽韓奶奶跨越近一個世紀的生命故事,實踐隊員們只覺自己經歷了一場深刻的精神洗禮,余下的便是無窮的對黨和國家的敬佩與自豪。在采訪結束前,韓花珍奶奶緊握著隊員們的手,語重心長,字字千鈞:
“孩子們,你們生在好時代,更要懂得感恩!是無數人的奮斗犧牲,換來了今天的幸福日子。紅色江山來之不易,革命的傳統、奮斗的精神,不能丟!你們年輕人,要接好這個班,把這份精神傳下去、發揚好!不論將來做什么,心里要裝著國家,裝著人民,踏踏實實學好本事,用你們的肩膀扛起時代的責任!”
這聲聲囑托,如洪鐘大呂,大扣大鳴,深深回蕩在每一位隊員的心坎上。它超越了簡單的故事分享,成為一堂直抵靈魂的思政大課。隊員們在這堂課上深切體會到:“感恩”是成長的基石:個人的成長離不開時代的滋養和先輩的付出。“傳承”是青春的使命:紅色基因是寶貴財富,守護與傳播責無旁貸。“責任”是奮進的動力:必須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在服務人民中實現價值。
采訪結束時,實踐隊員們簇擁在韓奶奶身旁,在她承載著歷史與溫情的屋子里,留下了一張意義深遠的合影。照片中,老人慈祥而堅定,隊員們青春而專注。背景是記錄著家庭紅色足跡的墻面。這一刻,無聲勝有聲,象征著精神的接力棒在兩代人手中傳遞。這薪火相傳的赤焰,必將激勵著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青春和汗水書寫新時代的奮斗華章,讓紅色血脈永續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