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長安大學“溯源三秦遺韻,賡續文脈薪火”暑期社會實踐隊赴西安文化地標——大唐西市博物館開展專項調研。隊員們通過參觀遺址文物、訪談工作人員等形式,重點考察了該館文創產品的開發模式與運營現狀,為探索中小型博物館文創發展路徑積累實踐經驗。
實踐隊大唐西市博物館合照
實踐團隊首站系統考察了博物館遺址保護區及常設展覽體系。通過實地觀測唐代西市建筑遺存,結合胡商陶俑等出土文物,團隊成員深刻認知到絲綢之路起點市集的國際化特征。在專業講解中,隊員們著重梳理了貿易實證文物,這些承載跨文化交易記憶的實體遺存,生動詮釋了盛唐時期"胡店叢集""萬商畢匯"的繁榮景象。遺址現場與館藏文物的互證式參觀,使實踐成員建立起"建筑空間-商業行為-文化交融"的三維認知框架,為后續提取商貿主題文創元素構建了扎實的歷史邏輯基礎。
實踐成員參觀記錄博物館展品
在文創產業調研階段,實踐團隊與場館運營負責人進行專項座談。交流中獲悉,該館當前文創商品主要依托省級博物館統一供應鏈體系,自主開發產品占比較少。針對實踐隊展示的AI生成式兵馬俑主題文創方案,對方給予"既保留文物神韻又符合年輕審美"的積極評價,同時提醒需注意文創產品開發需要兼顧文化深度與市場接受度的雙重考量。
實踐成員對博物館工作人員進行訪談
通過本次實地調查與行業座談相結合的調研實踐,團隊系統梳理了唐代市井文化肌理,同時精準把脈中小博物館文創產業挑戰。此次知行合一的探索,既為古老文明注入時代活力提供了青年方案,也為文博資源創造性轉化開辟了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