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茶旅采風活動在武夷山展開,來自福建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茶山翠影實踐隊隊員們,于燕子窠茶園的自然風光與納芳茗生態巖茶廠的深厚底蘊中,開啟了一場別樣的茶文化之旅,深入探尋茶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燕子窠茶園的生態環境。李婧雯 供圖
在茶園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實踐隊員們沿著蜿蜒的小徑深入茶園內部。隊員們一邊認真聆聽工作人員對燕子窠茶園生態種植模式和管理經驗的介紹,一邊仔細觀察茶樹生長狀態,并不時記錄關鍵信息。
“以前只是從書本上了解茶葉種植知識,今天親身體驗,才發現這里面有這么多學問。這片茶園的生態種植模式,不僅保護了環境,還讓茶葉品質更上一層樓。”實踐隊員在觀察茶葉時感嘆道。
“茶園采用‘夏種大豆、冬種油菜’的間作綠色栽培模式,通過豆科作物輪種實現無化肥無農藥管理。”針對生態防控技術的具體操作工作人員耐心的講解。此外,隊員們還實地查看了茶園的土壤狀況,結合展示的武夷山茶土壤生態密碼相關資料,進一步了解了當地土壤與茶葉品質的密切關聯。
實踐隊員在工作人員引導下觀察茶葉葉片。李婧雯 供圖
在茶園內,實踐隊隊員們還對武夷巖茶的發展歷史進行了學習。從武夷巖茶起源講起,細究不同朝代的傳承脈絡,了解了大紅袍、水仙、肉桂等武夷山茶葉品種的獨特身世,讓古老茶韻浸潤心間。
實踐隊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了解關于茶園報道。鐘之敏 供圖
過后,茶山翠影實踐隊來到納芳茗生態巖茶廠,感受傳統茶廠的魅力。納芳茗生態巖茶廠是一家集茶葉生產、加工、銷售和茶文化傳播于一體的專業茶廠。一進入茶廠,彌漫在空氣中的茶香便縈繞在實踐隊員們周圍。茶廠內,工人們熟練地進行著茶葉的碳焙、裝箱等工序,傳統工藝與現代設備相得益彰。
“傳統制茶工藝始終是茶廠的根基,從最初的小作坊,憑借著對茶葉品質的執著追求,憑借一代又一代茶人不斷努力,才逐漸發展到現在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化茶廠。”茶廠負責人介紹茶廠的歷史。
實踐隊員與茶廠領導座談。鐘之敏 供圖
在堅守傳統工藝的同時引入現代科技實現創新發展,是茶廠發展的關鍵。領導表示,在茶葉篩選環節,先進的搖青機被引入,能更精準地篩選優質茶葉,提高生產效率與品質;殺青環節對傳統炒茶設備進行改良,溫度控制更精準,炒出的茶葉香氣更濃郁;并且茶廠利用互聯網拓展銷售渠道,通過電商平臺將茶葉推向更廣闊市場。
領導強調,茶廠注重茶葉品質,從種植、采摘到加工嚴格把關,積極參加展銷會、評比活動,對于未來發展也計劃擴大生產規模、提升工藝水平,加大茶葉深加工研發力度,并加強與茶農合作建立穩定原料供應基地。
采訪結束后,實踐隊員們還參觀了茶葉的部分制作工序,在領導的帶領下,實踐隊員來到了發酵間,高溫和茶香給了實踐隊員一大沖擊。
實踐隊員感慨道:“以前只知道喝茶,今天親自參觀碳焙,才真正體會到傳統制茶工藝的復雜和精妙,每一片茶葉都凝聚著茶人的心血。”
另一名隊員也表示:“茶廠在傳承傳統的同時積極創新,讓推進傳統產業的現代化發展有了新的動力。”
發酵間正在碳焙的茶葉。蘇欣宜 供圖
此次實踐活動中,實踐隊員們不僅親身感受了武夷山的茶文化魅力,還通過參與茶園觀光、茶葉知識學習、茶廠參觀和品茶體驗等環節,在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深入了解了茶葉的種植、加工和品鑒知識。他們表示,將把在茶廠學到的知識和體驗帶回學校,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傳統茶文化,助力傳統茶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他們結合專業所學,對茶旅融合的模式進行了初步探討,分析了當前茶旅產品的優勢與不足,并記錄了相關改進思路。
武夷山作為世界茶鄉,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發展茶旅融合具有天然優勢。此次燕子窠茶園與納芳茗生態巖茶廠的實踐活動,為武夷山茶旅融合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也為推動當地茶產業和旅游業的協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實踐隊員在燕子窠合影。鐘之敏 供圖
未來,武夷山有望進一步挖掘茶旅融合的潛力,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茶旅產品和線路,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這不僅有助于提升武夷山的旅游品牌影響力,也將為當地茶農和茶企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推動武夷山茶產業和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讓這片古老的茶鄉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通訊員:徐子芊 曾雅柔 盧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