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青年在社會大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教育家精神。7月8日至12日,教師教育學院“紅途引航”紅色文化研學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隊赴邢臺市寧晉縣開展為期5天的實踐活動。從鄉村振興現場到紅色教育基地,從縣域中學課堂到鄉村助老服務,隊員們用腳步丈量鄉土,以行動傳承精神,上好一堂生動的“行走的思政課”。
7月8日上午,學院黨委書記張新橋,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胡海霞,團委書記印宏敏與實踐隊成員一起,舉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出征儀式。旗幟高揚,誓言鏗鏘,師生們滿懷期待踏上實踐征程。
。ㄒ唬S兒營研學:扎根鄉村沃土,傳承紅色師魂
步入黃兒營村史館,仿佛翻開一部村莊的奮斗史。斑駁的犁耙、古舊的陶器、久遠的風琴整齊陳列,每一件老物件都帶著時光的溫度。而玻璃展柜里熠熠生輝的電纜樣品,則勾勒出“電纜之鄉”的崛起軌跡。在新老物件的碰撞中,隊員們讀懂了黃兒營人“敢闖敢干、守正創新”的鄉村振興密碼。
黃兒營紅色文化園里,復刻的革命場景觸手可及。沿著紅色甬道前行,一大會議的煤油燈、南湖紅船的木槳、古田會議的會場復原場景……讓黨的成長脈絡變得可感可知。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會址復原處,大家圍坐紅椅,齊聲高唱《團結就是力量》。隊員們深刻感悟道:從苦難到輝煌,每一步都浸著奮斗的汗水。
。ǘ⿲帟x七中行:匠心承師道,知行育新苗
實踐隊前往寧晉縣第七中學開展交流學習活動。校長鄭志澤等校領導及河北師范大學校友代表為實踐隊舉行歡迎儀式。鄭校長介紹了學校“業精于勤,志達于正”的校訓及辦學理念,其與寧紡精神一脈相承,旨在培養勤勞肯干、品行端正的學生。
隊員們走進課堂開展問卷調查和學法指導,現場互動頻繁,笑語不斷,生動傳遞出教育交流的溫度。在與師大校友的深度交流中,前輩們結合從師大求學走向七中講臺的經歷,分享了初登講臺的忐忑、深耕教學的堅守。讓隊員們深刻感悟到:師范生的成長,既要筑牢理論根基,更要扎根基層教育實踐,在實踐中錘煉育人本領。
(三)鄉村散暖光:用行動守護“桑榆晚晴”
實踐隊來到寧晉縣柏房村低保特殊老人家中,開展愛心助老活動。隊員們分工協作,從臥室床鋪整理到廚房油污擦拭,從屋檐蛛網清掃到墻角雜草清除,近5個小時的汗流浹背后,整個小院被打掃得窗明幾凈,有了家的味道。
勞作間隙,大家圍坐老人身邊,聽其講述鄉村變遷,與其閑話家常,歡聲笑語驅散了老人的孤寂,溫情互動也引得村書記和圍觀村民頻頻點贊,稱贊“大學生娃娃們能干又貼心”。隊員們用行動證明,青春的價值在于對身邊人的溫暖守護。

。ㄋ模┕卤车ば模阂宰匪紓鞒“英烈之志”
在村民陳大哥的指引下,實踐隊來到一處特殊的墓碑前,沒有烈士陵園的恢弘,沒有群墓環繞的肅穆,僅一塊簡樸的石碑矗立在田埂旁,這便是抗日烈士陳路杰之墓。“抗戰時期19歲的陳路杰在傳遞情報途中不幸被捕,遭日軍酷刑仍誓死不屈,最終被殘忍殺害……英雄從不論大小,每一份犧牲都不該被遺忘。”陳大哥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隊員們緩緩上前擦拭碑上的浮塵,敬獻鮮花、鞠躬默哀,在肅穆中感悟英雄的偉大。

實踐總結會上,隊員們回顧寧晉之行,從黃兒營村史館的奮斗印記、紅色文化園的精神洗禮,到寧晉七中的教育交流,再到柏房村助老的溫情與英烈墓前的追思,都在詮釋“扎根”與“傳承”的深意。大家紛紛表示,將把實踐所得融入未來教育事業,以青春之力續寫紅色師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