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響應時代號召,傳承紅色基因、延續紅色血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7月16日,長安大學“飲水思源尋根路·星火燎原照征程”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延安革命紀念館,于泛黃的史料、斑駁的文物以及生動的場景之中,回溯延安時期的崢嶸歲月,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駐足歷史現場,解碼延安精神
延安革命紀念館是新中國成立后全國最早建成的革命紀念館之一,館藏文物達3.6萬件,歷史照片超過1萬張,還有豐富的調查訪問資料百余卷。該館系統地展示了自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至1948年3月,期間黨和人民群眾在延安的艱苦奮斗歷程。展覽通過大量歷史文獻、圖表、照片及珍貴革命文物,生動再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大生產運動與整風運動等偉大斗爭的歷史場景。在講解員的引領下,實踐隊員們沿著歷史脈絡,步步深入,感受到那段充滿艱辛與輝煌的革命歲月。
實踐隊員有序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
在“紅軍長征到陜北”單元,全體隊員懷著崇敬之情,在記錄紅軍長征路線及重要戰役的巨型展板前長久佇立。經實踐隊員解說和展板資料,隊員們了解到紅軍的戰斗歷程,體會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豪邁氣概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大生產運動”單元,陳列的木質紡車、斑駁的鋤頭等歷史實物,與墻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鮮紅標語相映成趣,給隊員們帶來強烈的時代代入感。這一展區生動還原了那個軍民團結、奮力生產的革命年代,隊員們深刻體會到中國共產黨人在面對敵人經濟封鎖時,展現出的“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和革命智慧。展覽中,“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斗爭”單元的內容尤為引人深思。珍貴的歷史文物和詳實的檔案資料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如何摒棄前嫌、團結各方力量,積極推動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全國人民共同抵御外侮。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讓隊員們對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實踐隊員講解紅軍長征歷程
實踐隊員參觀大生產運動的文物展覽
感悟初心力量,勇擔青年使命
參觀結束后,實踐隊員們圍繞延安精神開展了座談討論,分享各自的感悟與心得。
在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的“實事求是”石刻前,隊員廖卓以“文物中的信仰”為主題進行了現場宣講。她強調,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深刻體悟“實事求是”的重大意義,不尚空談、不慕虛名、不畏艱難、不懼質疑,以扎實的實踐成果和務實的行動擔當,讓這永不磨滅的真理之光,在我們手中賡續傳承,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照亮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實踐隊員廖卓分享參觀感悟
走出展廳,長安大學的三支暑期社會實踐隊伍在紀念館大廳的大型群雕前合影留念,共同追憶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透過一件件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隊員們深刻感悟到,作為新時代的長大學子,必須將延安精神轉化為前行的動力,始終不忘初心,勇于擔當。在接下來的行程中,實踐隊將繼續追尋紅色足跡,深入學習探訪,不斷深化對延安精神的理解與感悟,從中汲取奮進新時代的磅礴力量。
實踐隊員與同行暑期社會實踐隊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