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實踐求真知,鄉村振興獻良策
——青島科技大學經管學院工商管理242班赴沾化李雅莊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紀實
一、星夜兼程赴鄉野,謀篇布局啟新程
2025年7月15日傍晚,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馮家鎮李雅莊村迎來了一支充滿朝氣的隊伍——青島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242班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隊。4名成員帶著學術熱忱與鄉土情懷,穿越300余公里路途抵達這片黃河流域的沃土。當晚,團隊在駐地召開首次會議,圍繞“鄉村振興痛點挖掘與對策研究”主題制定五日調研計劃,細化訪談提綱、環保行動、農業考察等任務分工。隊長李嘉朋在會議中強調:“要用腳步丈量土地,用數據支撐思考,為鄉村振興提供可落地的青年方案。”
二、對話支部溯根源,把脈鄉村發展現狀
深入座談,解碼治理邏輯
16日上午,團隊與李雅莊村黨支部負責人李書旗展開深度對話。座談會上,李書記用三組數據勾勒村莊輪廓:
經濟維度:全村632戶,耕地4800畝,以玉米、冬棗種植為主,2024年人均收入1.8萬元;
文化生態: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處、農家書屋2個,但全年僅開展文體活動6次;
痛點清單:老齡化率達39%,電商滲透不足15%,農田灌溉設備老化率超60%。
團隊成員結合工商管理專業,提出“建立銀發人才庫”“搭建農產品直播矩陣”等初步構想,李書記感嘆:“大學生帶來的新視角,正是鄉村最需要的活水!”
三、綠意染就新畫卷,志愿行動暖民心
環保攻堅:從理論到實踐
17日清晨,團隊化身“美麗鄉村建設隊”,在村道開展“三清三化”行動:
1. 清臟治亂專項:清理河道漂浮物1.2公里,整治柴草堆放點23處;
2. 垃圾分類科普:發放雙語(普通話+方言)宣傳冊300份,創新設計“廚余換積分”機制。

四、田埂課堂悟農桑,智慧賦能新農業
玉米地里的實踐課

18日,團隊成員頂著38℃高溫深入農田。在村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團隊成員深入農田開展實地考察,通過書記生動的講解,走進玉米大豆,套種示范園學習作物生長特性與生態種植技術,書記,為我們講解了套種的優勢,同時還提出一些痛點問題,團隊成員結合專業知識和當地實際,切實提出電商結合直播助農等可行性建議,得到書記的支持。
結語:“鄉村振興不是宏大的敘事,而是每一株玉米的拔節生長、每一位鄉親眼里的期盼。工商管理專業的價值,正在于將課堂模型轉化為田間地頭的生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