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至17日,中南大學“星火計劃”攀枝花支隊8名隊員分批抵達實踐地,先后在攀枝花市東區、西區及米易縣的6個基層黨政機關完成報到手續,正式開啟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實踐。地方黨委政府對中南學子的到來高度重視,相關負責人召開專題對接會,詳細介紹崗位職能、工作紀律及培養目標,強調要為青年學子搭建“學思踐悟”的基層平臺,鼓勵隊員們在實踐中長才干、壯筋骨。報到結束后,隊員們迅速進入角色,通過查閱單位年鑒、參與業務例會、跟隨導師實地調研等方式,系統掌握崗位要求,為后續工作打下扎實基礎。

圖1中南大學“星火計劃”攀枝花支隊隊員合影。
為深化對“艱苦創業、勇于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三線精神的理解,賡續紅色血脈,7月19日下午,在攀枝花市區實踐的4名隊員赴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這座國內面積最大、展陳最系統的三線建設主題博物館,以2萬余件館藏文物為骨架,串聯起全國13個省區三線建設的壯闊史詩。從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筆題詞到建設者用過的鐵鍬鋼釬,從中央決策文件的原始手稿到工廠車間的復原場景,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特殊年代的奮斗記憶。

圖2“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著覺”標語。
步入序廳,“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巨幅標語瞬間將隊員們帶回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在“鯤鵬擊浪從茲始”展區,通過全息投影技術還原的中央會議場景展現了20世紀60年代黨中央作出三線建設決策的歷史背景。隊員們駐足于《向中央書記處匯報提綱》等文物復制品前,深刻體會到這一戰略決策背后的深謀遠慮。

圖3博物館內部場景。
“地動三河鐵臂搖”展區聚焦三線建設的推進歷程,通過四川攀枝花鋼鐵基地、貴州六盤水煤礦、青海格爾木煉油廠等重點項目的實物模型與影像資料,生動再現了建設者們在崇山峻嶺中劈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壯舉。通過泛黃的建設日記,隊員們讀到“三塊石頭架口鍋,帳篷搭在山窩窩”的艱苦生活記錄,真切理解了“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著覺”這句誓言背后的責任擔當。“當時沒有大型機械,建設者們就靠人拉肩扛,用十年時間在荒山野嶺建起一座鋼城,這種精神太震撼了。”參與研學的隊員肖惠說道。
“待到山花爛漫時”展區則集中展示了三線建設的歷史成就。以100位勞模的事跡溯源,通過核工業“兩彈一星”、航天工業長征系列火箭、船舶工業萬噸巨輪等模型,清晰呈現了三線建設為我國建立獨立完整工業體系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研學結束后,隊員們在博物館前的毛澤東雕塑旁展開討論。在西區紀委監委實習的鄭好結合崗位實際談到:“老一輩建設者在艱苦環境中堅守初心、攻堅克難,與我們今天在基層崗位上需要的擔當精神高度契合。接下來我要把這種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在政策宣傳、信訪接待中踐行群眾路線。”其他隊員也表示,將把研學收獲轉化為實習動力,在基層治理一線錘煉本領。

圖4隊員們于博物館前合影。
星火揚帆,奮進攀枝花。中南大學“星火計劃”旨在通過基層實踐讓青年學子了解國情社情,此次攀枝花之行將研學活動與實習實踐有機結合,讓隊員們在歷史中汲取精神養分,引導他們在服務地方中踐行青春擔當。后續,支隊還將開展“三線建設者訪談”、“紅色故事宣講”等系列活動,讓三線精神在新時代青年中煥發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