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壯闊畫卷里,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是不可或缺的鮮明底色。2025年7月15日,甘肅醫學院“紅心醫夢,情暖鄉澤”實踐團走進寧縣,一頭扎進寧縣文化館觸摸非遺傳承的溫度,一腳邁入寧縣蘋果生產調度中心感受產業振興的蓬勃,以青春之眼,探尋這片土地上文化與經濟交融共生的密碼,讓知識在實踐中扎根,讓青春在鄉野間閃光。
一、文化館探幽:解碼寧縣非遺傳承密碼
7月15日上午9:00,團隊成員懷著對非遺文化的好奇與敬意,在此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文化探訪之旅。
活動伊始,寧縣文化館館長代表全體工作人員對團隊成員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談及寧縣作為非遺大縣的文化底蘊,言語間滿是自豪,也懇切希望同學們能通過此行了解寧縣非遺,傳播寧縣非遺。隨后,文化館工作人員向隊員們詳細介紹了當地非遺現狀:慶陽香包、石雕、皮影、剪紙等20余項非遺項目中,已有5項入選省級非遺名錄,但部分技藝面臨傳承人短缺的困境,目前正通過線上推廣等方式拓寬傳承路徑。團隊代表在發言中表示,此行旨在深入學習非遺文化,記錄傳承故事,助力非遺傳播,希望通過實踐加深對非遺文化的理解,為非遺保護貢獻青年力量。座談會后,講解員帶領隊員們參觀展廳。刺繡展柜中,香包色彩艷麗,針腳細密,龍鳳等圖案寓意吉祥;石雕作品線條古樸,將隴東民俗融入石材;皮影人偶薄如蟬翼,鏤空花紋精巧絕倫;剪紙作品則以紅色為主調,展現著節慶的熱鬧景象。在體驗區,隊員們在老師指導下嘗試剪紙。從簡單的窗花輪廓到復雜的紋樣設計,大家專注操作,不時向老師請教技巧,在實踐操作中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活動最后,團隊成員與文化館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此次活動讓同學們直觀感受了非遺的藝術價值,也為非遺傳承注入了青春活力。
圖為團隊成員在會議室聆聽館長講話的照片。王嘉琪 供圖
圖為非遺傳承人指導團隊成員完成非遺作品的場景。王嘉琪 供圖
二、生產調度中心探秘:感悟果業發展活力
下午三點整,實踐團隊走進寧縣蘋果生產調度中心,在金農公司的熱情接待下,開啟了一場現代蘋果產業的探索之旅。
活動伊始,金農公司負責人對團隊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表示,青年學子的關注為當地蘋果產業注入了新活力,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寧縣蘋果的品質與故事。隨后,團隊成員共同觀看了蘋果產業宣傳片,片中從果園春景到豐收盛景的畫面切換,生動展現了寧縣蘋果從開花到結果的全周期生長歷程,以及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前往蘋果種植基地。田間地頭,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當地蘋果的品種特色:“這里有紅富士、嘎啦、蜜脆等品種,成熟時間從7月持續到11月,錯峰上市保障全年供應。”談及出口情況,他自豪地說:“咱們的蘋果甜度高、耐儲存,每年有近千噸出口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靠著過硬品質打響了品牌。”隨后,在技術人員指導下,大家學習修剪長枝、清除雜草,雖然汗水浸濕衣衫,卻深刻體會到“一顆好蘋果的誕生”離不開細致管護。活動最后,團隊成員與工作人員代表在果園前合影留念,定格下這段難忘的實踐記憶。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讓同學們直觀了解了現代果業的發展模式,更在勞動中體會到農業生產的不易,為助力鄉村振興積累了鮮活經驗。
圖為團隊成員在果園中聽工作人員講解蘋果的生長過程的場景。朱帥琦 供圖
圖為隊員在果農指導后給果樹松土的場景。朱帥琦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