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著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深刻變革,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入更是為這一變革注入了強大動力。
為深入調研汽車行業智能化發展現狀,探尋人工智能技術在汽車制造業的應用成果,感受中國制造的強勁發展動力,近日,西安工業大學“馭風者”汽車行業調研社會實踐隊組織學生走進陜汽、比亞迪、吉利三家代表中國汽車產業不同發展路徑的龍頭企業,近距離接觸前沿的汽車制造技術,了解5G智能工廠的運作模式,拓寬專業視野,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提升,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為學生構建起對中國汽車產業格局演變、核心技術動態及未來人才需求的全局性、前瞻性認知,增強就業競爭優勢。
7月24日,實踐隊在學校整裝待發,共同走進西安吉利汽車制造基地,通過實地參觀生產車間、研發中心及工作環境,與企業技術負責人及校友進行座談交流以及面向企業發放針對性調查問卷的方式,重點考察參訪企業在新能源核心技術、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創新研發體系與未來出行生態構建方面的最新突破與戰略布局。
走進吉利汽車,寬敞整潔的廠房,全自動的生產流水線,給同學們強烈的視覺沖擊。在講解人員的帶領下,實踐隊員沿著汽車制造核心工藝順序參觀了沖壓、焊接車間,深入探訪智能化生產線,見證一塊鋼板如何蛻變為智能汽車的完整過程。
沖壓車間:毫米級精度的“鋼鐵藝術”
實踐隊首站來到沖壓車間,6800噸全自動伺服壓力機以每分鐘18次的節奏將鋼板沖壓成型。技術人員介紹:“我們自主研發的沖壓工藝能將誤差控制在0.01毫米,相當于在頭發絲上作畫。”車間采用高強度鋼材,通過優化排樣設計使材料利用率提升至92%,每45秒即可完成一套車身覆蓋件的沖壓。
焊接車間:500臺機器人的“鋼鐵芭蕾”
在自動化率達95%的焊接車間,500余臺焊接機器人協同作業,包含有點焊、凸焊、螺柱焊、Arplas焊、激光熔焊、激光切割等等。許多同學都是第一次走進這樣的現代化生產廠房,感受到強烈的智能自動化氣息和震撼。講解人員談到:“我們采用12種先進焊接工藝,車身扭轉剛度突破38000N·m/deg,精度達到±0.5毫米,超越多數豪華品牌。”
在校友校友座談會上,實踐隊員與在西安吉利汽車工作的機電學院校友交流圍繞吉利在職員工培養、晉升通道、工作內容以及企業文化等方面進行探討。機電學院2024屆畢業生馬康潔談到,吉利集團創建“大雁計劃”為每一位新入職員工提供完善的培養方案,新員工需在3個月內完成“車間輪崗-部門定崗-項目實踐”三階段歷練通過培養后,員工可根據自身情況與崗位適配情況自由選擇所期望的崗位。通過深度交流,實踐隊發現西安吉利已構建起“培養-任用-激勵”的完整人才生態,展示了吉利企業對員工發展的要求:“我們不僅要造好車,更要培養出引領行業變革的汽車人”。
7月25日,實踐隊員帶著期待再一次來到吉利汽車工廠,繼續參觀涂裝、總裝兩大車間,與企業技術部及人才事業部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解碼中國汽車工業的躍遷密碼。
涂裝車間:微米級精度的“色彩魔法”
全封閉式涂裝車間采用了先進的智能噴涂系統,能根據不同車型和顏色需求,精準控制涂料的用量和噴涂軌跡,既保證了涂裝質量,又減少了資源浪費。36臺噴涂機器人進行"水性免中涂工藝"作業,實現全自動涂膠。實踐隊員了解到,涂裝車間主要承擔了車身防腐/密封、NVH(隔音降噪)、噴涂裝飾等任務。全車間2000多個工藝參數、150多個能耗參數、1000多個設備參數實現全自動實時監控。
總裝車間:見證新車的“誕生時刻”
最后的總裝環節,像是一個巨大的“拼圖現場”,生產線采用模塊化、智能化、柔性化、自動化的裝配系統,2.8公里的智能產線上,在智能控制系統的調度下,各種零部件被精準地輸送到相應工位,底盤整體自動合裝實現車身與底盤全自動一次合拼,高精度伺服擰緊軸實現底盤安裝點同步擰緊,風擋玻璃涂膠安裝、輪胎安裝均采用無人化全自動安裝。AGV物流車與機械臂默契配合,每90秒就有一臺新車下線。工程師介紹了數字化ANDON系統:“每個工位的扭矩數據實時上傳,確保2000多個裝配環節零差錯。”組裝與檢測一體化確保了車輛制造的完整與安全,將每一輛車以最好狀態交付到車主手中。
在吉利汽車人才經營部座談會上,隊員向HR提問關于企業人才選聘標準方面的問題,如校園招聘中,吉利最看重應屆生的哪些素質?作為應屆生我們該如何做準備?HR對隊員的提問一一悉心解答,同時提出面對汽車產業“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趨勢,企業將“AI+汽車工程”復合型人才作為核心戰略資源。“未來工程師需兼具機械結構理解、智能算法應用和用戶場景洞察三重能力。”
經過兩天的實踐,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制造在汽車行業的強大實力與創新活力,隊員們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收獲。隊長周易感慨道:“這次探訪讓我徹底刷新了對汽車制造的認知。原本以為汽車生產是一項粗放的工業活動,沒想到5G智能工廠如此精密、高效。機械臂的精準操作、數據的實時傳輸,每一個細節都展現著科技的力量,這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制造的強大實力。”張憲旺表示:“在與工程師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企業為了實現智能化升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從技術研發到設備更新,每一步都凝聚著創新的智慧。這讓我明白,中國制造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無數人共同奮斗的結果。作為機械希望將來能為汽車行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馭風者”汽車行業調研社會實踐隊的西安吉利之行,不僅讓隊員們深入了解了5G智能工廠的奧秘,更讓大家真切見證了中國制造的崛起之路。實踐團成員深刻認識到,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既需企業創新引領,更依賴青年人才的投身。從沖壓焊裝的硬核制造,到智能網聯的數字革新,這場實踐不僅是產業認知的深化,更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堅定了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產業發展的決心,激勵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于中國制造的發展浪潮中,未來他們將用所學知識,為中國智造貢獻青春力量。
文:徐聰 圖:張憲旺 鄭身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