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產業發展:黃河之業,奮斗之史
2022年8月3日山東師范大學三下鄉社會服務隊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來到寧夏紅寺堡弘德村開展社會實踐,聚焦黃河產業發展,探尋鄉村振興之路。
8月3日,服務隊來到弘德村日光溫室建設項目二標段,在負責人李文云的帶領下參觀了溫室小番茄種植園。在這片土地上,小番茄猶如荒原里的玫瑰在每年四月之后開啟長達五十多天的生長與盛放,為這片荒原帶來了勃勃生機。據負責人介紹,目前日光溫室內種植作物多為小番茄,依靠當地優質富硒的耕地和引黃灌溉的水利條件,小番茄生長狀況良好,溫室內小番茄產量會是戶外種植的2~3倍,小番茄每一茬歷時五天就會成熟,采摘期也很長。每當小番茄成熟的時候會有大量當地人來進行采摘,如今,關于小番茄的一切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新路子,日光溫室項目也從幫助農民脫貧逐漸蝶變為增收。
“說一千道一萬,農民增收是關鍵”這句在弘德村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話,恰恰反應了每個想為鄉村振興出力的人的決心。8月3日上午十點左右,大河鄉人民在書記、村干部等的帶領下來到二標段進行參觀學習,服務隊跟隨大河鄉團隊共同參觀。在參觀過程中,大河鄉團隊主要關注農民工資的結發狀況,百姓對該產業發展的態度,農民是否因此而增收等問題,讓服務隊受益匪淺。負責人李文云說,我們會根據效益狀況為農民漲工資,同時土地流轉的費用每年都會適當增長,農民的一年收入會達到5~7萬。很顯然,工資與土地流轉費用已經成為當地農民重要的收入來源。
日光溫室項目作為助力紅寺堡脫貧的特色項目,建設最初的基礎設施,建設材料,大棚所用棚膜皆由政府投放,后續招商引資,產業升級,產業鏈的完善之路都是企業與寧夏人民一步一步走出,以產業發展帶動就業,用各種新路子幫助脫貧,將新理念灌入發展之路,打造獨屬于寧夏的特色產業。據服務隊了解,二標段目前共有430棚,有74個新棚正在建設當中,在后續發展中,公司會擴大規模,作為小番茄種植、加工的一體化基地,勢必會為農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崗位會多向婦女傾斜,方便本地婦女打工,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滿足感。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而來到此地發展的很多企業最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水資源的利用。黃河九曲,折而向北,造就了富饒的河套平原,而寧夏中部地區卻依舊干旱少水,上世紀九十年代,揚黃工程讓黃河水流進了這片名為紅寺堡的荒原,可“用之不竭”永遠不可能,如何有效用水,節約用水,成為了當地人們最關注的問題。毫無疑問,滴灌是目前看來最有效的灌溉方式。
據負責人介紹,當地農業多采取滴灌進行灌溉,而所用水來自地下水,滴灌的形式比漫灌節約大概三分之二的水量,有效提高了農業用水效率,另外弘德村建有水庫、蓄水池,將水域管護責任分區,實行規模化灌溉,興修水利合理利用水資源,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旱土輕灌辟蹊徑,浩蕩黃河護萬家。在寧夏,人們與黃沙為生深知保護好母親河的重要性,紅寺堡因為黃河水的到來迎來了新生,,共同努力將弘德村建設成全國異地搬遷脫貧致富示范村,合理規劃范圍內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招商引資,做好文化旅游各項工作。在引黃灌溉、改善人民生活環境、保護自然生態三方中積極尋找平衡點,為寧夏增添獨特魅力。服務隊在與大河鄉團隊的交流中也深刻地認識到了產業發展在鄉村振興中的巨大帶頭作用,也震驚于這些年來弘德村的發展程度,感嘆這片土地煥發出的新的活力。
- 探先輩足跡,傳紅色基因
- 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深
- 09-04 關注:0
- 關注企業命運,助力企業發展
- 為了解疫情對于制造業的影響,以及企業面對后疫情時代做出的措施,2022年8月23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疫起向前實踐隊負責人戴顧琰在
- 09-03 關注:1
- 趕赴宋甄兩村調研,探索鄉村振興密碼
- 8月中下旬,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探索鄉村振興密碼隊前往河南省長垣市宋莊村和甄莊村,通過實地調研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團隊成員圍繞 - 09-02 關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