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武昌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漆扇凝紅韻,藝筆繪黨徽”“三下鄉”實踐隊來到京山市青樹嶺村,特地拜訪了村里的老黨員雷爺爺。
上午9時,實踐隊來到京山市青樹嶺村拜訪雷勇同志。雷老今年82歲,黨齡56年,聽說我們要來,早早就在門口等著。一進門,他就拉著我們的手往屋里坐,桌上還擺著洗好的桃子。“你們年輕人愿意聽過去的事,我高興!”他笑著說,眼角的皺紋里都是暖意。
圖為團隊成員正在聆聽雷老講述紅色故事 夏偉 供圖
聊著聊著,雷老起身從柜子里翻出一個紅布包,里面是本有些褪色的黨員證,還有幾枚軍功章。“這是1968年入黨時發的,那會兒我在部隊當通訊員,背著電臺在山里跑,就想著不能給黨丟人。”他指著一枚“三等功”獎章,說那是一次冒雨送情報得來的,“路滑摔了好幾跤,電臺沒進水,任務完成了,值!”
說起村里的變化,雷老更是打開了話匣子。“以前村里全是泥巴路,現在水泥路通到家門口;以前吃水靠挑,現在自來水直接到灶頭。”他領著我們在村里轉,指著新修的文化廣場說,“這都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咱們黨員就得帶頭干,才能讓日子越來越好。”
臨走時,雷老握著我們的手反復叮囑:“你們年輕,要多學黨的歷史,好好讀書,將來為國家多出力。”陽光下,他手中握著的黨員徽章閃閃發亮,那句樸實的話,讓我們心里熱乎乎的。團隊成員也表示,“雷老的故事讓我明白,紅色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代代黨員用行動書寫的忠誠。”
圖為團隊與雷老合影留念 馮子豪 供圖
夕陽西下,武昌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漆扇凝紅韻,藝筆繪黨徽”“三下鄉”實踐團隊與雷老揮手告別,院門口的石榴樹在風中搖曳,仿佛在見證這場跨越代際的紅色對話。帶著滿眶熱淚與沉甸甸的感悟,團隊成員踏上歸途。他們知道,雷老的故事不是塵封的歷史,而是奔涌的暖流——老黨員用一生踐行的忠誠與擔當,終將化作青年學子腳下的力量,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土壤里,生根發芽,代代相傳。